纵向放大率描述理想
光具组的纵向共轭性质,在数学形式上是
物象曲线的斜率。在近轴条件下所有光学元件均属理想光具组。
术语简介
纵向放大率描述理想
光具组的纵向共轭性质,在数学形式上是
物象曲线的斜率。在近轴条件下所有光学元件均属理想光具组。
理论类型
物像曲线与共轭点的纵向放大率
按理想光具组理论,近轴共轭点的位置关系遵循牛顿公式 ,即 。像距x′与物距x的关系可用图1所示的x′(x )曲线-物像曲线表示。图1中横轴表示物空间,纵轴表示像空间 (纵轴正方向相当于像空间的从左向右方向)。不妨设 采用新笛卡儿符号法,并认为入射光线从左向右传播。
这是位于第Ⅱ,Ⅳ象限的两支反比例曲线,反映出共轭点位置的“交叉共轭”关系:F左侧物体成像于F′右侧;F右侧物体成像于F′左侧,且物离 F越远,像离F′就越近。
共轭点的纵向放大率
按理想光具组理论,当物点P沿垂直于主光轴方向移动无限小距离y时,像点P′也在垂直于主光轴方向上移动某距离y′,横向放大率 ,就表示像点P′相对于物点P移动的方向及距离,即表示共轭点P与P′的横向共轭性质。类似地,若物点P平行于主光轴移动无限小距离dx,像点P′相应地移动dx′。可定义共轭点P与P′的纵向放大率 ,它反映在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上,像点P′相对于物点P移动的方向及距离,即表征着共轭点P与 P′的纵向共轭性质。显然, 就是物像曲线在P与P′处的斜率。在物、像移动的距离dx和dx′都很小的条件下,纵向放大率 是“点函数”,描述近轴共轭点P与P′的性质。
由牛顿公式推得 ,把一些特殊的T值标在物像曲线相应位置上 (见图1),便可清晰地观察到如下规律:
1) 无论 P位于何处,总有T≥ 0(2条物像曲经均为上升曲线)。这表明物点P沿纵向移动时,其像点P′必沿相同方向移动:P点趋近F,像P′则沿同方向远离 F′。
2) 当|x|变小时,T变大。表明物点P趋近F,像P′沿同方向远离F′时,像点P′相对于物点P移动的距离越来越大 .当 ( 处)且 ( 处),物、像移动的距离相等。
共轭线段的纵向放大率
图2中,P移动有限距离Δx,有 ,即P始终在F的同一侧移动到达P1,则像P′移动Δx'到达P1',且
令 ,T0不仅与x有关,还与Δx有关,它不是“点函数” ,而反映端点为P ,P′,纵向长度为|Δx|和|Δx′|的一对共轭线段PP1 与 P′P1′的关系,称之为共轭线段的纵向放大率。由图2知,当 Δx→0或 远小于1时,T0→T,此时共轭线段的纵向放大率过渡到共轭点的纵向放大率。
由T0的表达式及物像曲线的走势,得出如下结论:
(1)恒有T0≥ 0,与T≥0一样,与物像曲线的上升性相联系;
(2)当Δx一定时,|x|越小,T0就越大,这与T情况相似,但T0= 1的位置未必是 ( 处)且 ( 处),而由 Δx 的值确定;
(3)当x一定时,T值就一定,但T0却随Δx而变,且当x < 0时,Δx越大,T0就越大;当x> 0时,Δx越大,T0越小。
实际应用
纵向物体的成像规律
纵向共轭性质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若把前述y看作横向物 (垂直于主光轴的线段)的长度,则y′就是横向像的长度,而横向放大率 就表示横向物成像的性质(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如果把Δx看作纵向物 (平行于主光轴的线段)的长度,则Δx′就是纵向像的长度,纵向放大率 就表示纵向物成像的性质。|T0|> 1,表示放大,|T0|< 1,表示缩小。T0> 0表示“正向”,T0< 0表示“倒向” 。
由T0的规律,得纵向物成像的特点:
(1)像相对于物恒属“正向”,即箭头成像指向不变 (T0> 0);
(2)当某物靠近F时,其像从“缩小”逐渐过渡到“放大” ;
(3)端点P相同的纵向物,若长度不同,成像的性质就不同 (x 一定,T0随 Δx 而变 );
(4)成像不能保持几何相似性 (图2中,M0位于物PP1的中点,但M0′却不位于像P′P1′的中点,物、像不相似 )。
照相机景深规律
景深,是指被摄物前后的一个纵深范围。位于该范围内的景物可在底片上形成可被辨认的像。对于焦距一定的相机,使光圈变小,可加大景深。当光圈一定时,景深还与T0有关。
T0越小,说明当P移动较大的距离|Δx,其像移动较小的距离|Δx′|,即P前后较大的范围内景物都能在底片上形成可被辨认的像。也就是说,T0越小,则景深越大。若Δx一定,|x|越大时,T0越小,故景深越大。正因为如此 ,拍摄不太近的景物时,很远的背景可以很清晰;拍摄近物时,稍远的背景就变得模糊了。
在x处 (照相机总有x < f < 0),Δx越小,T0也越小。设景物退后 (远离相机 )和向前 (趋近相机 )移动相同的距离|Δx|,对应的纵向放大率 T后 前 ,物体背后的景深比前面的景深大,因而在拍摄景物时,较远的背景可以很清晰,而稍前一点的景物就变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