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风筝》是由秦竞虹执导,
马晓伟、
杨蕊、
肖雄、
丁霄汉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于2001年8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
剧情简介
急诊室收治了腹部急症患儿点点,查体时发现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畸形不易手术,腹外主任怕病人死在手术台上,让阎均池通知心科值班大夫速来会诊,来人竟是刚走出校门没几天的研究生肖雨。当肖雨检查完患儿不禁惊喜,庆幸自己轻易获得论文所需的少见畸形病例,他积极建议实施手术救治。主任劝肖雨不要把该病例当作出国“考博”的阶石,但主任见患儿家属执意手术,便同意了肖雨的意见,并让他做为辅助治疗医生参与了手术以及今后的治疗。
肖雨告诉均池只要患儿活着,论文一旦发表,他就能拿到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实现出国深造的人生梦想。
手术成功的好消息,肖雨第一个告诉的是林玫,而不是自己的未婚妻沈萍。几天过去了,由于点点的妈妈一直拖欠医院住院费不还,会计受牵连被医院作停职处置,肖雨也因行事草率受到院长严厉批评,林玫帮助肖雨筹齐钱款付清了住院费。
沈教授同意把女儿嫁给得意门生肖雨为妻一道出国,可沈萍对肖雨却一直很冷淡,觉得肖雨结婚目的不纯,她清楚女友林玫对肖雨心仪已久,肖雨面对沈萍起誓将全部爱给予沈萍,而林玫仅是工作上很默契的同事。沈萍仍不信任肖雨的真心。打网球沈萍动作过猛扭伤脚踝,肖雨“英雄救美”将沈萍送回家,沈萍终于表露了自己对于肖雨的爱。
分集剧情
分集剧情参考资料来源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编剧王磊表示,虽然剧中一直回避“恋父”的情节,而且让肖雨置养女对其赤裸火热的爱恋于不顾,可是由于沿用了原剧本的剧情和感情线索,以至于回避的话题还是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所以“完美”的结局是显得很草率的。她所描述的“恋父”情感是一种人类情感上升到极端的过程,并不是想表达一种变态的情感,而是想通过这种情感去对两个人的人性进行考验。所以,强硬地让点点放弃肖雨并接受肖雨的女友是不符合剧情发展逻辑的。
导演秦竞虹认为,《纸风筝》在题材上是一种突破,虽然描写的故事与西方的一些影片相类似,但在意念和细节的处理上更富有中国人的情感特征,肖雨并不是一个完美和高尚的人,他也有很重的私心,他为了点点放弃了很多自己追求的东西,所以他有时对点点充满了怨恨的情绪,这种描写是真实客观的。肖雨把点点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培养成一个健康的孩子,而且在十几年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这部电视剧其实也描写了一个男性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心理完善过程。
演员选择
主演
马晓伟是20世纪80年代影坛上有名的“英俊小生”,他主演的《快乐的单身汉》、《雷雨》、《开枪,为他送行》、《代号213》等影片曾给许多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离开银幕多年,一直在海外经商的马晓伟选择复出,他本人看上去在英俊潇洒之中更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拍摄过程
拍摄该剧时,饰演童年点点的小演员冯琰琰和马晓伟在41度的气温下被焖在一间布满灯光的小屋里,再盖上一条棉被,当导演喊“预备”的时候二人还要酝酿出饱满的情绪进入到规定的角色情景之中。当时小演员冯琰琰非常想把导演、摄影、灯光还有马晓伟再次送进那间她认为是最可怕的小屋,原因就是他们经常软硬兼施地哄骗她到摄影机前就位。
剧集评价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有关“恋父、恋母情结”的主题广泛地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但在中国的电视剧里面,《纸风筝》大概是第一次,把一个关于父女间变态情感的故事展示给观众,并且用犀利的笔触剖析了复杂微妙的现代人的心灵。
在现代都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的一代,心理上非常敏感,又相当脆弱,出现强烈的恋父、恋母倾向,甚至陷入畸恋不能自拔的事例并不罕见。电视剧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大众艺术,本来有责任表现这种社会现实,同时用正确的观念解析这一现象。但也许是这个题材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太过尖锐,对于人物心态又颇难驾驭,这么多年来父母——子女之间隐秘暧昧的情感世界似乎就成了电视剧表现的禁区。可以说,《纸风筝》是对这一无形禁区的大胆突破,也为电视剧开掘心理题材,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摸索了一条新路。
作为一部心理题材的电视剧,首要的一环显然就在于主要情节要有充分的心理依据。在故事中,小姑娘点点对于养父肖雨的依恋是有着充分的心理依据的。点点的依恋逐渐发展成为不能自拔的畸形情感,成为全剧中难以解开的一个结,成为整个故事发展的基本动机。
有了充分铺垫的基本动机,围绕它的错综复杂的冲突有序地展开了。剧中没有回避这种父女畸恋中难于摆脱的三角关系,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点点同养母林玫之间的对立,对肖雨的痴情难改,以及肖与林那段尴尬难言的情感历程。应该是出于对电视剧本体特性的认识,这部戏的编导者没有采用一般心理影片所惯用的手法,大量运用心理镜头或心理音响从主观的角度直接描述剧中人的心理感受,而是在戏剧冲突中通过外部的叙事环节来折射、透视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心理电视剧也是电视剧,如果过多运用主观心理表现方式,大概很难被广大电视观众理解和接受。而通过情节叙事表现心理内容,《纸风筝》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是值得借鉴的。
作为心理剧,还有一个社会观照的问题,就是说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的时候是不是体现了某种更大范围内的社会意义。《纸风筝》在这方面也有比较出色的表现。在剧中,主人公肖雨的核心内在冲突在于不敢正视女儿的恋父情结。这段故事中所反射的,恰恰是我们社会中对人缺乏心理关注,常常用道德范畴取代或掩盖心理学范畴的现实。从这一点上看,《纸风筝》的社会意义要大于作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描述。
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普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艺作品在深入人物的心理层面方面也只是处于初级水平。《纸风筝》开创了一个不错的起点,今后应该有更多的从心理学角度透视人生的作品出现。因为这类作品,对于人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中国电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