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军
清代军队编制名称
练军,是指清代军队编制的名称。清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咸丰年间,是应清政府整顿绿营的需要而产生, 同时也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所出现的强兵御侮的意识有相当的关系。练军制度具有“ 化兵为勇”的发展趋势, 但它并未完全摆脱绿营制度的束缚。
练军简介
同治元年于天津创练洋枪队。二年,以直隶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直隶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死战大沽口即为练军,统领罗荣光战死。光绪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光绪﹑宣统之间又改为陆军。据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统计,各省防军、练军共三十六万余人。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清末仿照湘军淮军营制编练的练军,源自咸丰年间的勇营。其时,以各省招募练勇日多,统兵大臣屡以勇丁补充兵额,而以余勇备缓急,尚无别练之军。至同治元年(1862),清政府始令各省疆吏将练勇人数口粮,全数报部稽核,并于天津挑选镇标兵、练勇各五百人,创练洋枪队。同治二年,复以直隶绿营额兵,仿照湘军成规,酌改营制。其步队营制,设营官一人,哨官四人,哨长五人,什长四十人,正兵三百六十人,营官亲兵五十人,哨官护兵四十人,营官自率中哨,每营凡五百人;马队营制,设营官一人,帮办二人,督队官五人,每哨五棚,每棚什长一人,正兵九人,营官自率中哨,合伙兵、马夫凡三百一十六人。同治四年,保定、宣化、古北口、大名、正定、通永各编一军,共编练六军,遂定练军之名。从此各省相继仿行。练军虽在额设绿营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悉准湘、淮军制,与防军相同;且屯驻于通都重镇,简器械,勤训练,以散为整,重在屯防要地,其用亦与防军相同,故练军也是防军。其后绿营兵屡经裁汰,各省卫戍之责,遂专属于防军、练军。光绪中叶以后,与防军一起改为巡防队。
直隶练军
“刘章” 六军
首先提出在绿营之外别树规制,另立营伍,建立练军的是直隶总督刘长佑。1863年6月17日,刘长佑鉴于直隶兵勇临时调集出征,大都“营制未定” ,“号令不齐” ,严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上奏清廷提出要用湘淮军的营制办法来改造直隶绿营兵勇。他说:“臣历事戎行,转战数省,所恃以战胜攻取者,固由士卒之用命,也实营制之合宜。”因此,拟以曾国藩所定湘军营制为基础,“审酌南北情形,量为变通” ,统一直隶兵勇营制。半个月后,刘长佑再次上奏,将所要选练的直隶兵勇定名为“练军” 。
刘长佑的练军主张在规制上虽有突破,但它还不是整顿绿营兵的一项普遍措施。因为他所主张设立的“练军” 既包括绿营兵,也包括营勇,而且,他所说的绿营兵主要是指那些奉调出征在外的,而不是留存原汛的。
1863年11月,直隶总督刘长佑开始拟订用湘军之制,练直隶绿营兵的大概规制,提出要变分汛散防为“ 合军驻操” ,用勇营将官来改造绿营。但是,刘长佑的这个计划未获清廷批准。谕令练军“仍当一切俱从标兵规制” ,不允改变分汛散处的祖宗成法。
1866年,总理衙门王大臣奕䜣、文祥等为加强“京师四壁防护” ,提出参照京师神机营章程,改革直隶练军规制。 接着户、兵二部会奏直隶练军办法十七条,刘长佑上奏提出修改意见,并拟定详细营规十五章,称为“刘章”,获得清廷的批准。
“刘章”规定直隶练军从绿营营汛中独立出来,单独成军。共设六军,每五营为一军。军有统领,下设文武翼长( 又称“帮办” ) 。每营500人,六军共15000人。其营制基本上是比照曾国藩所定的湘军营制略加修改而成的。与湘军营制相比,主要有三点差异: 第一,营哨以下的编组不同。“刘章” 在队下有伍( 5人) ,五伍为队,四队为哨。 第二,“ 刘章” 马步不分,每营中都有马兵百名,战马百匹。 这与湘军马步分立,各自成营的办法不同。第三,饷章不同。 “ 刘章” 规定,练军除保留原来的七成底饷外,步兵每月加发练铜2两,马兵连同马干加发4两4钱。这比湘军饷额要低。
“ 刘章” 在晚清练军制度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晚清练军第一个得到实际执行的章程。此后,刘长佑按章抽练,半年之内六军全部成军。但不久直隶军务再起,练军纷纷奉练出征,训练成了空话。而练军又出征无功,刘长佑失信于朝廷,最后被革职。
“曾制” 练军
1869年初,曾国藩接任直督,对直隶练军章程进行了改革。他更进一步地用湘军勇营的治军精神来改造直隶练军。第一,简文法,实行湘军那样简单的营规。 第二,改变过去上下分权,层层牵制的办法,实行事权专一。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得遥制;统领之权总督不得遥制。第三,改革兵丁选拔办法,练军兵丁不再由底营负责挑选,使练军摆脱绿营底营的控制,练军营官有奖拔之权。第四,改变粮饷发放办法,兵丁一旦挑入练营,即将底营饷额裁去,由练营统一发饷。
至于直隶练军的营制,曾国藩也做了更改。 首先是马步分立,而且马匹一律改为私马,使马兵自相爱护。 马队营制完全借用湘军马队办法,以250人为一营。 其次,取消“ 刘章” 五营为“ 军” 的固定编制,各“ 军” 所辖营数不等。 再次,取消“ 刘章” 步队各营中“ 伍” 的编制,以队为最低编组单位,八队为一哨,五哨为一营,每营50人,一切皆与湘军营制相同。 另外,饱章亦有变化,略高于“ 刘章”, 而仍低于湘军。
湘军规章不同的部分改归于同, 或者尽量使之接近。在这当中,刘长佑所提出的一些新的有价值的主张也被取消了。 例如,刘长佑规定五营为一“ 军” , 使“ 军” 成为固定的编制单位, 应该说是晚清军制史上的一个进步主张, 却被曾国藩所否定。这一方面反映了曾国藩对自己所定湘军规制的迷信, 同时也表现了他改造绿营的更大决心。正是曾国藩这种尽量照搬湘军规制的办法, 给直隶练军真正带来了转变。1869至1870年,曾国藩按照新章逐次抽募直隶练军, 并将其前任遗存下来的数千练军一律改从新章。
1870年, 李鸿章接任直督。他从海防的需要出发,主张大力加强直隶练军建设。在他督直二十余年期间, 直隶练军章程没有大的变化, 曾国藩改订的直隶练军章程最后被定型下来, 并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行省练军
直隶以外各省奏设练军的时间先后不一, 一般都在七十年代, 最晚是甘肃, 至1883年始行奏设。各省练军章程大都是取直隶练军章程为蓝本, 其基本方面是相同的。但是, 各省的条件与直隶并不完全一样, 各省督抚奏设练军的目的也不完全一致, 因而其练军规制又互有差异。
在营制方面, 大多数省的练军都是实行马步单独立营, 集中驻操。练营的规模, 江苏、河南、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四川等省步队是以500人为一营, 马队以250人为一营。营下设哨, 哨下辖队的办法也与直隶练军基本相同。只有山东、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几省的情况有些区别。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营的规模较小。云南练军在中法战争时实行以220人为一营。
在饷章方面, 不但各省练军存在着差异, 就是同属一省, 先后也有变化。考察各省练军饷章, 我们可以发现:1.除河南与直隶练军完全相同外, 其余各省都不如直隶高, 各省很不统一。2.只有少数几省练军不分马、战、守兵, 饷额一律相等。 多数省的练军马兵饷额偏高, 尤以北方数省为甚, 往往是其守兵饷额的两倍以上。 这反映了晚清督抚在设立练军时, 更看重马队。3.各省练军饷额的基本水平为三两多。 这样的水平与湘军饷章相比仍是比较低的, 但它与绿营饷额相比则提高了一倍以上。 如果营官不事克扣, 这样的饷额已可养家糊口, 维持一般生活。
士兵来源
练军的士兵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从绿营中抽选精锐,这是大多数省的练军士兵的基本来源。例如,直隶练军就抽选了10306名。第二个来源是“ 易勇为兵” ,将营勇改编或招纳为练军兵丁。云南、贵州二省的练军士兵主要来自勇营,江苏、广西、直隶等省也收纳了部分营勇为练军士兵。
练军的将官来源稍有不同,来自勇营的比来自绿营的更多。各省在设立练军时,一般都是以副、参、游、都、守等将官为营官,以都、守、千、把等官为哨官,不分实缺与候补,但须久历战阵,熟习营规,实际多是勇营出身。练军统领须由各省在职提督、总兵兼任,实际上也多出身于勇营。据对义和团运动时期直隶练军统领、营官的调查统计,在可查到记载的39人中,大部分都出身于湘、淮军。
练军装备
晚清练军装备的一个总的特点是新旧混杂。各省在创设练军初期,基本上都是以中国旧式冷热兵器为主要装备。刘长佑初定直隶练军规制,拟每营装备洋劈山炮车8辆炮16尊,开花炮车2辆4尊,抬枪48杆,鸟枪112杆,马枪32杆,其余刀矛等184 件,合计有300名兵丁使火器,约占全营人数的60%。这比曾国藩在咸丰年间所定湘军火器装备比例(41%)有所提高,但这个变化仍属旧式装备系列内部的变化。曾国藩改订直隶练军营制,规定半数用洋枪,半数用弓箭刀矛.
其他各省练军亦多仿效直隶办法,既有弓箭刀矛等冷兵器,又有鸟枪、抬枪等旧式火器,也有洋枪洋炮等近代火器。直隶练军在1870年开始改装近代枪炮,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前后,直隶练军装备了新式毛瑟枪和克虏伯炮,这些后装枪炮使它成为当时全国陆军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贵州练军于1879年成立时就全部装备近代枪炮。但就全国练军而言,直到甲午战争以后,也多数都是新旧混用,部分仍以旧式冷热兵器为主要装备.
练军操练
与武器装备相适应,晚清练军的操练也有两种类型。以旧式兵器为主要装备的练军,基本上是采用中国的传统操练方法。旧式操练除了按照部颁阵图演习大阵分合进退之法外,各省还多实行湘军营勇的操法。刘长佑规定直隶练军以营为单位,每日按时集操阵。其阵有一堵墙、二翼阵、三才阵、四方阵、五形阵等类。曾国藩后来又规定直隶练军学习湘军的拔营之法,每月一次,行二三百里,使兵丁修垒浚壕以习劳苦。各省练军或有装备少量近代枪炮者,除练习瞄准打靶外,亦要参加旧式阵操。
以近代枪炮为其主要装备的练军各营,采用了洋法操练。练军的洋操规式来源于淮军。1869年,丁日昌将洋人教练淮军洋枪操阵的办法绘图注说,编成《一哨操演图说》、《一营操演图说》、《一军操演图说》各一卷,作为江苏练军练习洋操的依据。李鸿章在直隶操练洋枪也是借用淮军的办法,他在练军各营设立正教习一名,帮教习四名,这些教习都从淮军中调派.其他各省练军学习洋操又多是借用江苏、直隶办法。当然,各省的操章并不完全一致,就是同属一省,各营练军的装备操法都不尽相同。
制度不尽相同、规模大小不等、官兵构成不一、装备和操练也不完全一样,这就决定了晚清各省练军的作战能力必然存在着差异。比较而言,直隶练军战斗力最强,其次则为云南、贵州、浙江、江苏、河南等省练军。
作用成效
与同期的存营绿营兵相比,练军的战斗力无疑要高一些。因为清政府的注意力重在建立练军,存营的绿营兵精锐被调,人数渐少,粮饷不足,凋散零落,战斗力越来越低,自难与练军争胜。而练军在进行缉捕,镇压中小规模农民起义时,一般都是比较得力的。练军与同期的湘淮防军比较,其战斗力也有上下不甚悬殊者。李鸿章布置北洋防务,平时以淮军守海口,练军守内地各重镇,一旦形势紧张,练军也被大量调往沿海各重地,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期都是如此.
在对外作战中,练军亦有能够冲锋陷阵、杀敌致果者。在抗击八国联军之役中,直隶练军大部参战,表现了一定的战斗力。例如,在攻打天津租界以及保卫天津城的战斗中,总兵何永盛率所部练军五营2000人英勇作战,冲入日军炮兵阵地,俘日军1人,夺大炮3门,营官余正清、宋春华皆阵亡 。但就全国练军进行考察,其对外作战能力是不高的。除直隶练军外,其他各省练军都没有大规模地参加对外敌的征战。当战事紧张之时,清廷下令各省征调部队,各省督抚皆以营勇防军相应,有时宁可临时招募营勇,也不调派练军,或者将练军改编为营勇派其出征。偶尔有小规模的练军直接出征,亦多败逃。所以,总的说来,晚清练军并未达到防军的水平。
参考资料
练军.中华文史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2 14:28
目录
概述
练军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