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本学者远藤隆次(R.Endo)和鹿间时夫(T.Shikama)记述了辽宁义县枣茨山的一件
蜥蜴化石,并依日本学者矢部长克之姓氏命属名,根据生物形态特征命种名:细小矢部龙。
个体小,颈短,身长,尾长;颈椎5枚,背椎20枚,荐椎2枚,椎体均为前凹型;头中等大小,较宽,吻短且较钝圆,侧缘稍向外凸出;牙齿为侧生齿,仅长在颌缘上,牙尖,圆锥形,向后弯曲,下颌纤细;外鼻孔小,眶孔大;轭骨与
眶后骨不相接触;
额骨成对,
顶骨单块;第V
跖骨的形态略呈L形;四肢较短,前肢更短,甚至接触不到自己的吻部。肋细长而弯曲。
1942年命名的细小矢部龙化石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我国热河动物群中唯一一件蜥蜴类化石。但遗憾的是,该正型标本在
抗日战争时期下落不明。1958年和1995年,
杨钟健和
姬书安又分别将辽宁
凌源房身鸽子洞和
北票尖山沟的两件蜥蜴化石归入细小矢部龙。古生物学家姬书安于2001年指出,凌源房身鸽子洞标本的发现层位为中侏罗世九龙山组,不但与义县组相距较远,且标本形态与正型标本相比存在着一些区别,极有可能与细小矢部龙为不同的属种。
细小矢部龙是
热河生物群中最早发现的
脊椎动物之一,是我国最先研究的蜥蜴类化石,同时也是辽西热河动物群中最常见的蜥蜴化石,在义县枣茨山、金刚山以及北票尖山沟一带与
狼鳍鱼(Lycoptera)、
满洲龟(Manchurochelys)等化石共同保存。据
汪筱林等研究,在凌源
大王杖子乡也发现有该化石。以上细小矢部龙化石均发现于广义的义县组中,为研究辽西热河动物群的进一步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化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