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细菌性皮肤病可由细菌在侵入部位直接引起病变,如毛囊炎、疖、脓疱疮及部分结核疹等;也可间接致病,如猩红热、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及大多数结核疹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变态反应(对细菌产物过敏)或中毒反应(细菌毒素导致的损害)。
临床表现
细菌性皮肤病可发生于全身皮肤,其中以头、面、颈、手等暴露部位多见,表现为发病部位的红、肿、热、痛、脓。临床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菌种分类
可分为球菌性和杆菌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多发生在正常皮肤,常见有脓疱疮、毛囊炎、疖、猩红热、脑膜炎球菌疹、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等。杆菌引起的皮肤病常发生在原有皮肤病变的基础上,主要有皮肤结核、麻风,其他如伤寒、副伤寒、类丹毒、炭疽、鼠疫等。
2.按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大多数细菌性皮肤病,尤其是球菌性皮肤病为急性发作,病程短;只有少数为慢性病程,如皮肤结核、麻风等。
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取脓液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根据细菌形态、排列和染色性质可作初步诊断。将脓液标本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可鉴定菌种。
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流行季节、好发部位及细菌培养等作出诊断。
1.头、面、颈、手等暴露部位易发病。
2.皮肤病变部位表现为红、肿、热、痛、脓。
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4.脓液涂片染色及细菌培养结果可鉴定菌种。
鉴别诊断
此类疾病应与天疱疮、丘疹性荨麻疹、水痘、痱疖等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为消炎、杀菌、干燥、收敛,防止炎症扩散。
1.局部治疗
局部应用无刺激性并有收敛、消炎和杀菌作用的药物。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脓疱已破溃结痂者,可用高锰酸钾液或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皮损面积较小者可直接用棉签蘸取聚维酮碘溶液,皮损面积较大者,局部湿敷后可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2.全身治疗
全身症状明显者应及时服用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如伴有发热,可选用退热药物治疗。
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隔离患者,防止接触传染。
3.已污染的衣服用具,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