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写山居小景。描绘的是在秋日黄昏,山中刚下了一场毛毛细雨,把盘曲如虬龙似苍松洗涤干净,苍翠浓滴,经细雨淋洒后的丛树、山壑、屋舍、红叶显得更加干净清新。雨后山间瀑泉倾泻直下,其下涧水潺潺有声,曲径蜿蜒盘上。山坳中书屋数间,山峰矗立,树木葱茏,境界幽雅,淡宕空灵,仿佛置身于细雨霏霏之中。
画轴右上角有他的题识:“泼墨数十年,未尝轻为人赠。山水杳深,咫尺阴荫,觉一往兴未易穷。写以赠君子,尝有句云:细雨霏霏远烟湿,墨痕落纸虬松秃,能人鉴赏否。时丁卯夏日,子老道翁出宋罗纹纸命余作画,风雨中并识于华藏下院。清湘石涛济山僧。”画题就取自这段题识中的两句诗。
“华藏下院”很可能是当时的天宁寺,寺旁有“华严堂”和“藏经院”。该图创作于丁卯年,丁卯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石涛时年47岁。此时石涛正准备北上燕京,从题跋看,是春江社的诗友子老道翁(卓尔堪)出示了一张难得的宋罗纹纸,请求石涛创作。
此画与石涛的《
山水清音图》迥然不同,是属于“细笔石涛”的风格,笔法细劲而不呆滞,线条柔中含刚,融劲硬方折,圆润旋转为一体。全图山石用墨笔勾勒,很少皴和点,用轻淡土赭和花青设色,设色点染,淡雅清润,秀而不俗。远山以朱和青染出,把夕阳返照那些微妙的情致表现得很好。
该图置陈布局别具匠心:精心铺排,组合严谨、主次分明,繁简得宜。前景山岸石,勾勒为骨,笔墨慨括简练。旁生树木,或秋叶落尽,或挺拔直立,生动自然。中景虚化,雾气淡薄,其间曲径依稀可见远景幽逶迤。整个画面表现了雨后山川的清净与幽寂。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