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篢镇,隶属于广东省
阳江市阳西县,位于
阳西县中部,东邻
程村镇,南接
溪头镇、
上洋镇,西连
蒲牌镇,北倚
塘口镇,行政区域面积316.2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织篢镇户籍人口约14.3万人,常住人口约18.9万人。
建置沿革
1953年,属十三区。
1956年12月,改设织篢区。
1957年2月,分设织篢、石埗、竹环、篢北4个乡。
1958年5月,合并设织篢乡。
1958年11月,并入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设织篢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设织篢区。
1987年2月,撤区,称织篢镇。
1988年4月,阳西建县,称阳西县织篢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织篢镇下辖5个社区、2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桥平二路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织篢镇位于
阳西县中部,东邻
程村镇,南接
溪头镇、
上洋镇,西连
蒲牌镇,北倚
塘口镇,行政区域面积316.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部分地区处于丘陵地带,小部分为盆地。境内最高峰崩口岭位于镇西南部,海拔513米。最低点石埗民委员会位于牛尾岭,海拔1米。
气候
织篢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其特点是夏秋两季多台风暴雨,冬季有霜冻。全年无霜期340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749小时,多年平均气节温23.1℃。
水文
织篢镇境内主要
织篢河流经,境内八条河流均是织管河和丰头河的二级支流,自西向东南汇入南海。
自然灾害
织篢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和霜冻。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织篢镇总人口13.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5万人,另有流动人口2206人。
截至2020年末,织篢镇户籍人口约14.3万人,常住人口约18.9万人。
经济
2011年,织篢镇财政总收入3239万元,比上年长581万元。农业总产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7%。工业总产值达到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2021年,织篢镇有渔船153艘,海捕年产量达1.2万吨,产值约1.5亿元,水产品养殖约1.8万亩,产量约2.5万吨,产值约2.7亿元。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末,织篢镇境内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90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27所,在校生6127人,专任教师631人。初中2所,在校生2683人,专任教师239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织篢镇境内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卫生院1所,医疗站39个。
截至2019年末,织篢镇境内有1所医院(阳西总医院),23个村卫生站。
社会保障
2019年,织篢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100%落实。完成2019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6500人,完成2020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14100人。投入救助金95万元开展城乡医疗救助150人次,发放优抚对象生活补助金451人400万元,发放享受高龄津贴补助金2524人113万元。
新农村建设
2019年,织篢镇开展大洲村、剑泉村、鸡乸㙟村、石埗村4个核心村和28个辐射自然村建设,完成村道巷道路面硬底化9.6万平方米,建成新型垃圾屋26座、污水处理池20座、文化室12座、文化广场10座。开展牛岭、塘村、胶庠、平南4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村道硬底化、巷道硬底化、集中供水、排污管网、垃圾屋、公厕、污水处理池等7方面190个项目建设。打造牛岭大塘尾村、河角仔村成为全县创建新农村示范村亮点。推进全镇自然村开展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30个自然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184个自然村完成村委会通自然村道路硬底化。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织篢镇因前人常聚在丹江河两岸用竹编织装衣物的簧,而得名。
文物古迹
忠勇祠
忠勇祠位于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太平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面呈方形,面积1389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重建时,在祠前增建七贤书院。现存祠院为清光绪年间重建,保存较完好。
大洲村古村落
大洲村古村落位于阳江市阳西县织篢镇境内,距阳西县城3千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建成。总面积3500平方米,采用城堡与村落相结合的建筑方法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