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绊(读作bàn)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说文》小篆文字中。《说文》中说“绊,马絷也。”这里说的便是“绊”的本义,指本义是御马的绳索。后也引申指用绳子套住牲畜等的足使不得行动。
字源演变
“绊”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图1)。左边的“糸”字像绳索一般,而右边的“半”字其古字形是“从牛,从八”。“绊”是形声字。《说文·糸部》中说“绊,马絷也。从糸半声。”“绊”是由“”和“”组成。“纟”表义,指绳索。“半”读作bàn,表声。作声旁。“绊”的本义为御马的绳索。又指用绳子把足系住。如“绊脚”。进而引申泛指牵制、约束、束缚。如杜甫《曲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又引申指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用于抽象意义,引申比喻阴谋、圈套。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 博幔切
马絷也。从糸半声。
说文解字注
马𩡳也。
马部𩡳下曰:马绊也。与此为转注。小雅。絷之维之。传曰:絷,绊。维,系也。周颂曰:言授之絷。以絷其马。笺云。絷,绊也。按絷谓绳。用此绳亦谓之絷。此凡字之大例。有客其冣明者也。引申为凡止之偁。
从糸半声。
博幔切。十四部。
宋本广韵
博幔切,去换帮 ‖半声元1部
绊,羁绊。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博慢切。音半。《说文》:马絷也。《玉篇》:羁绊也。《增韵》:系足曰绊,络首曰羁。《前汉·班固叙传》:今吾子已贯仁义之羁绊。
又《韵补》叶彼巷切。扬雄《交州牧箴》:爰自开辟,不羁不绊。周公摄祚,白雄是献。
《广韵》:绊,同靽。
字形书法
字体对比
书写演示
“绊”字是由“纟”和“半”字组成。书写是首先书写“纟”,第一笔撇折开始书写,第三笔一提结束“纟”书写。随后在正右方书写“半”字。第四笔已点开始书写,第八笔一竖结束“绊”字书写。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言集汇
◎ 赣语:bwan4
◎ 粤语:bun6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26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