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位于绍兴市域中南部的
会稽山脉,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有结实香榧大树10.5万株,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古香榧有7.2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数千株。2000多年前,绍兴先民从野生榧树中人工选择和嫁接培育成了香榧这一优良品种。因经过人工嫁接培育,现存古香榧树基部多有显著的“牛腿”状嫁接疤痕。古香榧树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堪称古代良种选育和嫁接技术的“活标本”。
会稽山古香榧群,起源于唐代以前,扩大栽培于宋代,在元、明、清三代种植规模得到发展。现在核心区有结实香榧大树10多万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香榧树有4500多株,百年以上的有7万多余株。
特别是位于诸暨市赵家镇榧王村的“
中国香榧王”,树高20米,胸围9.26米,覆盖面积500多平方米,历经千年仍硕果累累,年榧果产值达2万—4万元。
绍兴先民利用陡坡山地,构筑梯田(鱼鳞坑),种植香榧树,香榧林下间作茶叶、杂粮、蔬菜等作物,“香榧树―梯田―林下作物”的复合经营体系,构成了独特的水土保持和高效产出的陡坡山地利用系统。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对古香榧群的保护,绍兴摸索出了一套“以保护满足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的传承之道。
绍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保护管理办法”,依法保护、管理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生态系统,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