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法
经济学术语
经济方法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经济组织,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它的具体形式很多,主要的有价格、税收、银行信贷等。在经济方法调控下的经济活动具有下列特点:(1) 有偿性,即经济往来必须等价有偿。(2) 非直接性,即依靠经济杠杆间接控制经济行为。(3) 平等性,即承认各经济组织和单位有平等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权利。(4) 相关性,即一种经济方法的使用会引起多种经济关系的变化,产生经济联锁反应。合理地使用经济方法,有利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提高领导机关的管理效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以价值规律为基础调整经济关系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强调物质利益,容易使人们忽视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滋长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所以在采用经济方法时,除了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兼顾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三者利益,讲究经济效益外,还必须与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用。
涵义
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经济特点
利益性:经济方法是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种利益,从而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
关联性:不但各种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而且每一种经济手段的变化都会影响到社会多方面经济关系的连锁反应。
灵活性:一方面,经济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如对企业、职工个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管理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来进行管理,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平等性:经济方面承认被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上是平等的。社会按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成果;各种经济手段的使用对于相同情况的被管理者起同样的效力,不允许有特殊。
内容
经济方法的主要形式有:价格、税收信贷经济核算利润工资、奖金、罚款、定额管理、经营责任制等。
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计量和评价劳动的社会标准。价格的高、低、涨、落,会直接影响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他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国家运用价格这一杠杆来调节生产与供求,调整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在价格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制定产品价格。
税收是国家取得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根据宏观控制的需要,合理制定不同的税种税率,来调节生产和流通,调节一部分企业的利润水平。如果国家为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就会在税收政策上对某些产业进行一定的倾斜,比如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信贷银行存款贷款信用活动的总称。信贷是最为灵活、有效的经济杠杆银行信用活动一方面以存款和储蓄形式,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同时,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以贷款形式发放给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这两个方面达到管理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是反映经济组织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利用利润杠杆来进行管理,总公司对分公司(利润中心)的管理,通常都是把一定的经济责任、经济权限、经济利益和利润指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根据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决定各个单位的奖金和生产发展基金总额。
工资是实现按劳取酬的一种劳动报酬形式。这一经济手段直接涉及到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物质利益。职工工资应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应该与职工个人贡献挂钩。
奖金与罚款
奖金是根据职工对企业所作额外贡献的大小,用货币形式付给职工的奖赏。奖金的项目和条件应能表达企业领导者对职工行为的期望,应能对职工的行动方向和努力目标具有引导作用。
罚款是对职工违反规章制度,给企业群体造成危害的行为所进行的经济惩罚。它可以制约或收敛某些人的不轨行为,迫使人们努力完成劳动或工作定额。但是,罚款的名目和数额要适当,不能滥用。
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运用
经济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各种经济活动和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它有利于国家在宏观经济条件下,堆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促使经济组织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把管理对象的物质利益与其劳动成果挂钩,激励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经济方法的运用应注意不要单纯依靠经济方法来进行管理,宜将它与教育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免产生“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倾向。
(1)应注意按客观规律办事。
(2)应加强思想教育和精神方面的激励。
(3)注意对经济手段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9:31
目录
概述
涵义
经济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