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 (Railliet & Henry, 1910)是指吸吮科吸吮线虫属的一种线虫。主要寄生于犬、 猫等动物眼结膜囊内,也可寄生于人眼,引起结膜吸吮线虫病(thelaziasis)。因本病多流行于亚洲地区,故又称
东方眼虫病。成虫虫体细长呈线状,圆柱形,在人眼结膜囊寄居时呈淡红色,离开人体为乳白色。虫体表面具有边缘锐利的环形皱褶,侧面观其上下排列呈锯齿状。
形态特征
成虫虫体细长呈线状,圆柱形,在人眼结膜囊寄居时呈淡红色,离开人体为乳白色。虫体表面具有边缘锐利的环形皱褶,侧面观其上下排列呈锯齿状。雄虫大小一般为(4.5~15.0)mm×(0.25~0.75)mm,尾端向腹面弯曲,由泄殖腔伸出2根交合刺,长短及形状各异。雌虫大小为(6.2~ 20. 0) mm×(0.30~0.85) mm,虫体腹面尾端有肛门,食管与肠结合处的腹面有阴门,雌虫生殖系统发达,为双管型,近阴门端子宫内的虫卵逐渐发育为盘曲的幼虫,雌虫直接产出幼虫,为卵胎生。雌、雄虫尾端肛门周围均有数对乳突。食管阴门幼虫子宫肠雌虫头部, 雄虫尾部乳突交合刺。
初产幼虫大小为(350~414) μm×(13~19) μm,外被鞘膜,呈盘曲状,尾部连接一膨大气球状的鞘膜囊。
生活史
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猫等动物的眼结膜囊及泪管内,偶尔寄生于人、兔等动物的眼部。本虫属卵胎生。雌成虫直接产幼虫于结膜囊内,当中间宿主果蝇舐吸终宿主眼部分泌物时而被吸入蝇体内,经2次蜕皮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后进人蝇的头部口器。当蝇再舐吸入或其他动物眼部时,感染期幼虫自蝇口器逸出并侵入宿主眼部,经15~20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可达2年以上。终宿主:犬、猫(人);中间宿主:蝇;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媒介昆虫舔舐眼部。
防治与治疗
致病与诊断
成虫寄生于人眼结膜囊内,以上结膜囊外眦侧为多见,也可见于眼前房、泪小管、泪腺及眼睑、结膜下等处。多侵犯一侧眼,少数病例可双眼感染。寄居虫数1条至数条,最多可达20余条。由于虫体表面锐利环形皱折的摩擦、头端口囊
吸附作用等的
机械性损伤,加上虫体分泌物、排泄物的刺激及继发细菌感染等,可引起眼结膜炎症反应及肉芽肿形成。轻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眼部异物感、痒感、刺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疼痛等,一般无
视力障碍。婴幼儿不敢睁眼,有手抓眼的动作。家长可发现患儿眼球有白色细小的虫体爬行。重感染者可发生
结膜充血,形成小溃疡面,
角膜混浊、眼睑外翻等。如寄生在眼前房,可有丝状阴影移动感、睫状体充血、房水混浊、眼压升高、瞳孔扩大、视力下降等。如泪小管受损,可出现泪点外翻。
诊断主要用镊子或棉签自眼部取出虫体,置盛有
生理盐水的平皿中,可见虫体蠕动,用显微镜检查虫体特征即可明确诊断。
流行与防治
本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印度、缅甸、菲律宾、泰国、日本、朝鲜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均有病例报告。我国的病例报告始于1917年,为世界最早发现。现已知我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人体感染的病例报道,其中以江苏、湖北、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的病例较多。近年已证实冈田绕眼果蝇(Amiota okadai)是我国结膜吸吮线虫的
中间宿主,是本病的传播媒介。感染季节以夏秋季为主,与蝇类的季节消长相吻合。感染者最小3个月,最大者88岁,但以婴幼儿为主。本病在农村多于城市。传染源主要为家犬,其次是猫、兔等动物。根据1982~1991年的调查,安徽淮北重流行地区的某些村镇家犬的感染率高达76.7%,每犬的感染虫数可在30~60条。
保虫宿主家犬的普遍存在,媒介中间宿主果蝇的广泛分布,再加上幼童不洁的眼部卫生,是结膜吸吮线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防蝇、灭蝇,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犬、猫等动物管理,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注意眼部清洁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治疗可用1%~2%可卡因或地卡因溶液滴眼,虫体受刺激从眼角爬出,或用镊子取出。
医学应用
流行病学
病原体最初是从印度旁遮普的犬眼中发现的,以后在美国、缅甸、菲律宾、朝鲜、印度、日本、泰国、苏联、远东地区等地陆续有犬体寄生的报道。我国犬、猫的感染甚为普遍而严重。
人体病例首先于1917年发现在我国。迄今报道已有百例以上,分布于河北、福建、北京、江苏、四川、贵州、河南、安徽、湖南、湖北、东北、山东、天津、上海、云南、广西等省市、自治区。其中以湖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为最多。人体感染者年龄、性别无特殊性,最小4个月,最高76岁。
致病作用
成虫寄生在结膜囊中,以口囊吸附在眼结膜上,并能自由移动,体表的皱褶对患者眼部造成
机械性损伤,加之虫体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化学性刺激,导致炎症反应或肉芽肿形成。轻者可无症状,也可有眼部异物感或痒感、流泪、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或水肿,甚至眼痛,但视力一般不受影响。取出虫体后症状便可消失。如寄生于眼前房,可见丝状物浮动,房水混浊,眼压增高,并可形成小溃疡,重者形成疤痕,造成角膜混浊等损害,也可引起
继发性青光眼、眼睑外翻等并发症。以单侧眼部感染多见,双眼感染者少见。成虫寄生的数目常为1~10条,最多的一例多达21条。
临床表现
可无明显自觉症状。成虫在眼结膜囊自由行动,此虫体的分泌物、
排泄物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眼部有异物感、痒感、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如寄生在前房可见丝状物飘动,
眼睑水肿,
结膜充血等症状。有时出现
眼睑痉挛及睑外翻。在取出虫后症状即消失。预后佳。如果此虫在眼部时间较长,可因此虫口端角质反复磨擦角膜引起擦伤,偶可遗留
云翳而轻度影响视力。
诊断说明
根据病史、虫体特征及家畜和苍蝇接触史可与蝇蛆症相鉴别,镜下作成虫形态学鉴定,诊断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