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里尔克创作书信集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德国诗人勒内·玛丽亚·里尔克创作的书信集,创作于1903—1908年。
内容简介
这十封信是里尔克在30岁左右时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
里尔克在信中告诉我们,人到世上来,是艰难而孤单的。一个个的人在世上好似园里的那些并排着的树。枝枝叶叶也许有些呼应吧,但是它们的根,它们盘结在地下摄取营养的根却各不相干,又沉静,又孤单。人每每为了无谓的喧嚣,忘却生命的根蒂,不能在寂寞中、在对于草木鸟兽(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生物)的观察中体验一些生的意义。只在人生的表面上永远往下滑过去。这样,自然无所谓艰难,也无所谓孤单,只是隐瞒和欺骗。欺骗和隐瞒的工具,里尔克告诉读者说,是社会的习俗。人在遇见了艰难,遇见了恐怖,遇见了严重的事物而无法应付时,便会躲在习俗的下边去求它的庇护。它成了人们的避难所,却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谁若是要真实地生活,就必须脱离开现成的习俗,自己独立成为一个生存者,担当生活上种种的问题,和人们的始祖所担当过的一样,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简介
勒内·玛丽亚·里尔克(1875-1926),英文名Rainer Maria Rilke,20世纪德语诗人。1875年12月4日生于当时隶属于奥匈帝国的古城布拉格(现属于捷克)的铁路职工家庭,大学攻读哲学、艺术与文学史。1897年后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会见过托尔斯泰,给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并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等人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19年后迁居瑞士。著作有诗集《生活与歌曲》(1894)、《祭神》(1896)、《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图像集》(1902)、《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杜伊诺哀歌》(1923)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1923),另有长篇小说《布拉格随笔》。1926年12月29日在瑞士的瓦尔蒙去世。在漂泊漫游的一生中,里尔克与20世纪初的欧洲众多作家、诗人、艺术家以及热爱艺术的贵族女性交往密切,其中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有雕塑家罗丹、女作家莎乐美等。
作品目录
收信人引言
创作背景
这10封信是作者在1903年至1908年间写给一位名叫弗兰斯克萨危尔卡斯的年轻人的,他是一名奥地利年轻军官。卡卜斯写诗,他得知里尔克是校友后,写信向里尔克讨教,里尔克就教他认识诗歌。这“十封信”都是里尔克的回信。
作品鉴赏
在这十封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爱”和“寂寞”。他认为爱是最珍贵的,同时又是最艰难、应该最后完成的事情。所以他告诫青年人不要急匆匆地去体验爱情,因为他需要学习,需要懂得很多之后,才能够完成这最后的壮举。里尔克把爱看得无比神圣,他觉得“只有当这种爱、这温柔和煦的目光扫过时空,扫过遥远的世界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够证明自己是活着的”。而与爱相提并论的,便是那永恒的寂寞。里尔克认为寂寞是美的,因此人应该寂寞,必须寂寞。他诚挚地写道:“(你要)负担那悠扬的怨诉给你引来的痛苦。你说,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正是你的周围扩大的开始。如果你的亲近都离远了,那么你的旷远已经在星空下开展得很广大。”这种对寂寞的达观和对自我的砥砺无论是在写作历程还是生命旅途中,对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作品评价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里尔克的每一封信,处处洋溢着他对年轻人的理解、支持以及充满睿智的建议,闪耀着慈爱的光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18:2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