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位于湖南省
郴州市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三拱门范家村口,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是全国唯一一座专为
旌表监察官员的牌坊,也是湖南省石牌坊建造时代较早的一座,被誉为“湖南第一坊”。
历史沿革
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
建筑格局
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坐东朝西,白色麻石建造,四柱三间,三层歇山式屋顶,通高6.86米,宽6.5米。脊两边有对称的鱼尾高高翘起,石制屋顶雕刻出瓦楞。屋顶下边是仿木构的石制斗拱承载屋顶,中间的屋顶用四朵,两边的各用两朵,实际上就是古代建筑的三重檐屋顶。四柱脚部有抱鼓石紧靠柱子,以增强稳定性,抱鼓石造型精美,纹饰秀丽。每个部位镌刻精致,造型逼真,又不失庄严,是一件石坊艺术作品。整个牌楼形态朴实,色调淡雅,表现出纪念性牌坊的庄严肃穆的气氛。距牌坊约50米处,还建有一座中丞公祠,也是为纪念范辂而建的。
文物遗存
绣衣坊正中有一牌匾,中门门额正中阴刻“绣衣坊”三字,护柱石卷云鼓挟足。在檐口部位分别以阴刻、浮雕、圆雕、透雕等各种手法雕刻“双凤朝阳”“双狮滚球”等吉祥图案。横额右上部阴刻上款“巡抚湖广监察御史毛伯温,整饬郴桂兵备副使汪玉,郴州知州沈悟同、鲁圯,判官姚佐为邑人监察御使范辂立”,左下部阴刻下款“桂阳知县陈德本,典使张万釜,儒学教谕吴洲,训导李珍,大明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
历史文化
《明史》记载,汝城人范辂担任监察史期间,多次弹劾太监毕真、黎安等人,又揭发宁王与宦官勾结谋反的罪行,被诬陷入狱,宁王谋反被诛后,才得以复出。范辂走出牢房,唏嘘几多,唯有自知,但未见半分懊悔。甚至他倔强地把头一仰,那一句挂在自己嘴上十几年的口头禅又冲了出来:“此心若有纤毫伪,口舌飘零不得还。”如果不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我这舌头就用不着了!之后为表彰范辂功绩,朝廷特意在其家乡范家修建了一座绣衣坊。
范辂(1474~1536年),字以载,初号逮咎子,号质庵,别号三峰,湖广柳州桂阳县(今属湖南省郴州市)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
“绣衣”一词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武帝时期,当时设有“绣衣直指”之职,也称“绣衣御史”或“绣衣直指御史”,职责是“讨奸猾,理大狱”。为了显示他们特别的身份,朝廷特别颁发绣衣作为官服。王莽篡位后改“绣衣直指”为“绣衣执法”,其后,“绣衣”便演变成为监察御史的别称。
文物价值
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等古建筑工艺较高,恢弘气派,保存完整,建造时代早,代表着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文物保护
2006年5月,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位于湖南省郴州市
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三拱门范家村口。
汝城县人民政府距离绣衣坊(含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3.5千米,驾车约15分钟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