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棱农民画
黑龙江省绥棱县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
绥棱农民画是黑龙江省绥棱县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以农民的生产和劳动为主,艺术独立,风格独特,画面不讲究透视法则和三度空间,擅用平面构图、多点观察,追求饱满、协调、变异、和谐的效果。属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为研究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标本。绥棱县被媒体誉为继户县之后又一个农民画县。获“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列“黑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绥棱农民画来源于民间,它的产生和发展根植于北大荒独特的地理环境。早在20世纪40年代,绥棱县地处半山区,使用木材方便,家家在打制箱柜后,都习惯找来当地的“名”画匠,在柜上画木纹、四季花,写福字,也有少量的写吉利话。发展到后来的立柜、炕、高低柜、书橱、碗架子,都要画上画,又增添了山水、花鸟作品,这些画匠便是当时的农民画作者,成为绥棱农民画的雏形。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原生态的创作在内容形式上也不断发展、创新,作品大多反映农民的生产与劳动,创作者通过自我抒发,寄托理想,再通过形象达意的创作,感染人打动人。
艺术特色
绥棱农民画诞生于北大荒,它以农民的生产和劳动为主,艺术独立,风格独特,画面不讲究透视法则三度空间,擅用平面构图、多点观察,一幅画里可以同时出现多种角度观察的物体,追求饱满、协调、变异、和谐的效果。作品属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为研究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标本。绥棱农民画设色大胆、色彩明快,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艺术特色。农民画创作者兼收并蓄积极汲取了民间剪纸、民间刺绣、木板年画门神等其它姊妹艺术的技法和形式,并逐渐形成了独特民间艺术风格。1990年,40多幅绥棱农民画作品被外商购买收藏。
传承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71年绥棱全县12个农村公社,每个公社都有5名以上箱柜画匠,全县共七十多名农民画作者。1971年,绥棱县文化馆在对农村乡土文艺人才进行充分调查后,发现了这一原始美术队伍,从这年开始,绥棱县文化馆美术干部每年都到农村公社开办美术班,并组织各公社成立美术活动小组。据统计,当时该县农民美术创作骨干发展到400多人。绥棱农民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 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 被国内媒体誉为“是中国继户县之后又一个农民画县”。
在黑龙江首届农民画展中,绥棱共有12幅作品获奖。在中国第二届农民画展中,绥棱县又有5幅作品参展。1989年,绥棱县有25件作品参加“哈尔滨第一届天鹅艺术节”美术大展。1990年12月,由农民画作者创作的12部连环画参加了由省美协、美术馆、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绥棱连环画展。1991年10月,14幅农民画在北京国家民族文化宫参加了黑龙江省优秀美术创作群体展览。1992年3月,有25幅农民画入选东北三省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展。同年,《美术大观》发表绥棱农民画10余件,另有9件绥棱农民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美术大展。
21世纪初,《中国农民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学理论》、《奋斗》、《北京晚报》、《中国漫画》先后发表了绥棱农民画并附文介绍。绥棱县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又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3月,“绥棱农民画”被评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人物
绥棱农民画传承人孙铁成1978年出生于绥棱县,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专业。21世纪初始任职于绥棱县文化馆,担任美术辅导部主任(三级美术师)。身为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篆刻研究会会员,绥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绥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绥棱县曾经因其独特的农民画绘画艺术而声名远播,被国内媒体誉为是我国继户县之后又一个农民画县。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昔日繁荣的绥棱农民画一度陷入困境,甚至濒临消亡。挽救农民画,传承特色民间艺术,21世纪初,绥棱县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创作队伍,采取综合措施拯救这一寒地黑土特色文化。长期从事绥棱农民画创作的孙铁成肩负重任,成为传承绥棱农民画艺术的领军人。
创作队伍萎缩、后继乏人是传承的最大障碍。为此,他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广泛宣传农民画,呼吁人们关注农民画,并吸引有兴趣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创作队伍,参与农民画的传承。到2011年,他麾下的农民画作者已经有40多人,为继承和发展农民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断推出新作品,光大农民画艺术。孙铁成在自己搞好农民画创作的同时,拿出大部分精力指导学员创作,在他的辅导下,已有3位作者创作完成了反映寒地黑土民俗民风的农民画作品近50件,馆藏农民画作品增加了100多件。
通过展览活动自我宣传,扩大影响,沟通交流,把握时代脉搏。他组织多幅农民画作品参加了省市级美术展览,如绥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展、寒地黑土特色文化晋省展等,让新的绥棱农民画作品再度走进人们的野视,登上大雅之堂。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09 13:51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