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溶解过程中,纤溶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xⅢ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
基本介绍
继发性纤溶亢进(secondary increased fibrinolytic activity)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在
溶解过程中,纤溶酶使
纤维蛋白水解,释放出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XⅢ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期时,由于血管内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造成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出血症状更明显。
病因
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
在DIC发展过程中,凝血系统被激活的同时即激活纤溶系统。纤溶系统的激活主要是通过凝血因子III,和凝血酶激活纤酶原活化素(I一PA和u一PA)。使大量纤维蛋白酶原转变为纤溶N。纤溶酶及其分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均其有很强的纤溶和(或)抗凝作用。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由于此期血浆FDP含员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5,);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1-试验)阳性;优球蛋自溶解时间缩短(< 120min),Fi试验效价大于I: 16,因DIC为一个动态的发生发展过程,各期之问并无明确的界限。可有部分吹叠与交叉。上述典型的DIC的发展过程常在慢性DI(:时出现。而急性DI(:时,由于病情发展迅速。不易发现高凝期。临床上多以明显出血和休克为表现。
1.凝血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时,均使凝血酶时间延长,但测定的结果可受到肝素治疗的影响。采用连续凝血酶时间是诊断FDP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
2.血浆蛇毒致凝时间用从蛇毒中提取的酶(Reptilase)代替凝血酶进行凝血酶时间测定。当FDP增多时,凝血时间延长,本方法的优点是不受肝素的影响。
3.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检查正常人血清中仅有微量FDP。如FDP明显增多,即表示有纤维蛋白溶解亢进,间接地反映出DIC。测定的方法很多,包括免疫法Fi试验(即乳胶颗粒凝集试验,正常滴度<1∶8),FDP絮状试验、放射免疫扩散法、葡萄球菌猬集试验(正常FDP值为0.57±0.1μg/dl,DIC时可高达60μg/dl)、鞣酸比红细胞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正常血清FDP值<10μg/dl,DIC时超过20μg/dl),酶膜免疫吸附技术等。如果FDP增多,表示有急性DIC的可能。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简称3P试验)及乙醇胶试验这是反映血浆内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体的一种试验。当血管内凝血时,FDP与纤维蛋白的单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不能被凝血酶凝固。鱼精蛋白可使复合物分离,重新析出纤维蛋白单体。结果发生纤维蛋白单体及FDP的自我聚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沉淀,称为副凝固试验。乙醇胶试验与3P试验的原理相同,国内资料报告,3P试验阳性率为72.6~88.2%,乙醇胶的阳性率低。两种方法均可有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相比之下,乙醇胶试验敏感性差,但较可靠;而3P特异性差,假阳性多,如FDP裂片分子量较小时,3P试验也可为阴性。最好能把两者相互参考比较,意义就更大。
5.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优球蛋白是血浆在酸性环境中析出的蛋白成份,其中含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原及其活化素,但不含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可用以测定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是否增加。正常值应超过2小时。如在2小时内溶解,表示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纤溶亢进时,
纤溶酶原减少,纤溶酶增多,优球蛋白被大量纤溶酶加速溶解。国内资料报告阳性率为25~42.9%。
诊断
血浆D-二聚体这是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性产物,测定血浆D-二聚体可以判断纤维蛋白是否已经生成,从而为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症提供重要依据。
定性试验:阴性定量试验:<400μg/L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纤维蛋白原在没有大量转化成纤维蛋白之前即被降解,D-二聚体为阴性或不升高;继发性纤溶亢进症,如血栓性疾病、DIC等,由于疾病前期凝血机制增强,纤维蛋白大量生成,继而引起纤溶亢进,因此D—二聚体阳性或显著升高。
一般采集安静状态下空腹静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