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认为: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现认为此说过于牵强.
《
青春文学典藏书系:维以不永伤》是系列中的一本,这套书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所有入选作品都是已经出版过的图书,作品基本都是作者的代表作或者成名作,大部分都是作者投入最多、写作最用力的作品。第二,在市场尺度外,还从文学角度、文化高度给予肯定。入选作品都是鲁院老师大量调研后确定的篇目,保证了入选篇目的质量。鲁院是青年作家的黄埔军校,从2006年就开始有关“80后创作”的研究课题,以客观、研究的姿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陆续展开了80后创作现状调研、80后作家研讨会、开办青年作家班等活动。这套书是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篇目,每本书邀请了一位鲁院的课题老师进行评点。第三,这是一个开放系列,后面还会陆续分批推出一些好的80后作家代表作品,比如李傻傻,张悦然等,使这套丛书真正代表青年作家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作面貌。
题目借取于《
诗经·卷耳》,原意是那些行军在外的男人只能依靠饮酒来摆脱思念亲人的痛苦。到了这本书里意思变为:只有把这件事写下来,才不至于永远地伤怀。十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依次走进小说之中,前后跨度为三十余年,或许还会再久一些。显然一桩命案的发生使第二十年成为本书时间的核心。
《维以不永伤》起笔于二〇〇二年十二月,虽然在这之前我已经有两次试着去写第一部,还写了一些与此有关的短篇,但是真正动笔的时候,第一次写长篇的各种痛楚及疲惫依然如夜色中的乌云在我的上方挥之不散。完成的字迹分别留在四个城市,最后于二〇〇三年五月初在长春定稿。我后来又写了一个长篇和若干短篇,但已没有哪一次的记忆能比这次的更为深刻。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在幻想,在结束的那一天我会以怎样的兴奋来庆祝这刚刚走过的漫长之旅。然而四月底的SARS打乱了我所有的计划。我离开自己的学校,偷偷地分别躲进两个朋友所在的大学,写了第四部的第九章到第十二章,之后接连被那里的保安赶了出来。回到长春的第一夜我完成了最后一章——第十三章。然后我双手摊在桌上,看着前方的
壁钟,呆呆的,什么感觉也没有,仿佛我的感情已被此书点点吞蚀掉。
《维以不永伤》第一部去年七月发表在《
布老虎青春文学》第一辑中,第二部发表在由媒体所吹捧的“80后实力派五虎将”——听起来这是个莫名其妙的称呼——的一本合集里,第三部去年年底发表在上海的一本各色人的文集中,第四部的前七章发表于今年三月到五月的《萌芽》。”(摘自《维以不永伤》序)
整部长篇被肢解为五个不同文体的中篇。这样写可以由您所好来选择翻开此书先读哪一部。如果您对情节性强的故事感兴趣,小说的第四部将向您讲述三种让人心酸的爱情;结构纷杂叙述转换稍显频繁的第三部会给您带来领悟小说技巧和体验阅读快感的乐趣;要是您更偏爱侦探小说,当然可以先去阅读第二部的一至十;第二部的1—10应该会给您一种伦理道德上的震撼;然而首先阅读第一部则基于一个不可剥夺的理由,因为这是您了解《维以不永伤》全貌的入口。”
蒋峰,1983年6月17日生于长春,2002年9月考入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次年从该校退学,现居住在上海。著有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短篇小说和散文数十篇。
在80后作者中,蒋峰绝对是个“异数”。其传奇性的经历,对外国小说的痴迷阅读,铸就蒋峰小说的独特魅力。写出最出色的华语小说是蒋峰的志向。《维以不永伤》是他20岁完成的作品,是他献给大家的最好礼物,充满了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追求,是80后作者作品中少有的重磅之作。
只有把这件事写下来,才不至于永远地伤怀。十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依次走进小说之中,前后跨度为三十余年,或许还会再久一些。显然一桩命案的发生使第二十年成为本书时间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