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量
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
“绿量”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three-dimensional green biomass 三维绿色生物量,是指生长中的植物茎、叶所占空间面积的多少。其实质指植物的“叶量”。与绿量有关的概念词很多,如森林面积、森林覆被率,城市的绿地面积、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常用(公斤/平方米)或(吨/公顷)表示。
绿量概念
“绿量”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又称三维绿色生物量,是对生长中的植物茎、叶所占空间面积的多少。其实质指植物的“叶量”。与绿量有关的概念词很多,如森林面积、森林覆被率,城市的绿地面积、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常用(公斤/平方米)或(吨/公顷)表示。
绿量研究意义
叶子是绿色的,又是植物的同化器官,决定着植物全部的(根、茎、叶、花、果实)产量——“生物量”。所以追求生物产量,研究增加叶量是很重要的。
“绿量”是生物生产力的基础,影响全部生物产量,影响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城市绿化追求生态效益而又缺少土地,故应研究增加城市“绿量“,来反映绿地生态功能水平,能较准确地反映植物构成的合理性和生态效应水平。
研究方法
”绿量”(greenness)是一个通过卫星遥感获取的反映植被生长状态和空间分布密度的植被指数(NDVI),研究中因此多用卫星遥感技术测量绿量的增减量。卫星通过传感器接收地面物质发射的光谱信息并记录下来,“绿量”反映了植被在红光和近红外的吸收和反射特性,因此能很好地反映地面植被的生长情况,一个地区植被长势越好,叶子越多,“绿量”就越大。
绿量评价的优势
绿量目前多用于较为精确的衡量城市的绿化水平,其主要优势在于绿量能够区分不同的绿地所带来的不同生态价值(乔、灌、草单独绿化或组合绿化的生态价值不同)。植物的叶面积是植物产生环境效益的主体,绿色植物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效益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种作用过程通过绿色叶面积与阳光和周围环境产生交流和作用完成,估算植物的环境效益值,就要以其绿量为标准。
绿量概念是从生态学的能量转换利用和植物茎叶的生理功能这一基本点出发的。通过对茎叶体积的计量,来揭示绿色三维体积(或叶面积指数)与植物生态功能水平的相关性,进而说明植物功能乃至绿地功能的生态效益。相对于平面量(如绿化覆盖率)而言,三维绿量指标能更好地反映城市绿化在空间结构方面的差异。绿量概念克服了二维绿化指标衡量绿化水平的不足,其主要特点是:它针对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绿地结构间存在的功能差异,提出以植物所占据的绿色空间体积作为评价标准,使绿化评价指标由二维向三维迈出了一步。使城市园林绿化定量研究发生了质的飞跃,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分析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及其生态环境效益。
绿量指标的提出,将人们的绿化思维从二维面积引向三维空间,由绿化覆盖率引向绿色空间占有量,体现了人们对植物功能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不仅仅是为了环境美化,其意义首先在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地的规划与设计不再只是考虑绿地的景观效果,而是更加注重绿地调节气候、防治污染、减少噪音、杀菌防尘、丰富物种多样性、改善人居环境等生态功能,充分利用不同植物、不同绿地结构的功能特性进行合理布局,追求综合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在城市绿化的实践中,由于强调绿化的功能性,有利于促进城市绿化向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转变。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紧张的特殊性,强调乔灌花草相结合,以栽植乔木为主,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多占天、少占地,真正使城市与森林、树木与人达到和谐、共生、共养、共荣的境界。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14:14
目录
概述
绿量概念
绿量研究意义
研究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