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氏镇,隶属于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
偃师区南部,东连
府店镇和巩义市,南傍
万安山与府店镇交界,西接
大口镇、
高龙镇,北倚白云岭和顾县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80.31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春秋,属东周。战国,归属于韩。秦相
吕不韦灭东周时,已置有偃师县、缑氏县;
秦,置有缑氏县,属于三川川郡。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仍置有缑氏县,属河南郡。王莽建新政权(9)后,改缑氏为中亭县。东汉,设有缑氏县,归司州。
西晋,单设缑氏县,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废缑氏入洛阳。东魏天平元年(534),复置缑氏县,属洛阳郡;
隋开皇十六年(539),废缑氏县并入偃师县;大业初(605),又置缑氏县。
唐初,设缑氏为次赤县。
五代,仍依唐制。
宋熙宁五年(1072),降偃师为镇,入缑氏县。3年后,降缑氏为镇,并入偃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缑氏成为偃师县的16个乡镇之一。
1953年3月,全县由原来的6个区改划为8个区,五区设缑氏,七区设扒头。
1958年,为缑氏人民公社。
1983年9月,撤社建乡。
1994年,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缑氏镇辖24个行政村:缑氏、化寨、盆窑、崔河、程子沟、夫子庙、郑窑、南家村、双泉、刘庄、孙坡、邢村、扒头、官庄、李庄、布村、唐僧寺、马河、柏谷坞、金屯、王湾、贾屯、马屯、滹沱。
截至2020年6月,缑氏镇辖24个行政村:缑氏村、化寨村、盆窑村、程子沟村、崔河村、郑窑村、夫子庙村、南家村、双泉村、刘庄村、孙坡村、邢村、布村、扒头村、官庄村、李庄村、唐僧寺村、马河村、柏谷坞村、金屯村、王湾村、马屯村、贾屯村、滹沱村,镇人民政府驻缑氏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缑氏镇地处
偃师区南部,东连
府店镇和巩义市,南傍
万安山与府店镇交界,西接
大口镇、
高龙镇,北倚白云岭和顾县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80.3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缑氏镇地处豫西丘陵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49—200米。
气候
缑氏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5—10月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气候干燥、多风,偶伴沙尘天气;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每年8—9月多遭水患;秋季凉爽;冬季则寒冷少雪。
水文
缑氏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东有马涧河,西有浏涧河,2条河交汇于桃花店水库后向西北流进伊河。
自然灾害
缑氏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十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85年夏季,降雹时间长达40余分钟,涉及境内盆窑、化寨、金屯、唐僧寺、程子沟等村,受灾面积近4.5万亩,大量庄稼绝收。2010年春季霜冻、低温,镇区2000多亩早熟葡萄被冻死,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600多万元;同年11月11日,遭遇50年未遇的雪灾,降雪接近35厘米,郑窑、程子沟等村蔬菜大棚几乎全部倒塌,绝大多数绝产。
自然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铝矶土,储量566万吨;大理石,品种为“石墨玉”“虎皮黄”,主要储藏在邢村南,长宽各1千米,储量3.3万立方米;白云石,含镁37%左右,储量4.5万立方米。耕地6.8万亩。
人口
2011年末,缑氏镇总人口6.31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2万人,城镇化率19%。另有流动人口0.2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24万人,占51.3%;女性3.07万人,占48.7%;14岁以下0.82万人,占13%;15—64岁4.91万人,占77.81%;65岁以上0.58万人,占9.19%。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0万人,占91.9%;有回族0.51万余人,占8.1%。2011年,人口出生率9.79‰,人口死亡率10.04‰,人口自然增长率-0.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8.49人。
2017年末,缑氏镇常住人口为68345人。
截至2018年末,缑氏镇户籍人口为6935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缑氏镇财政总收入3499万元,比上年增长7.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4亿元,增值税1376万元,企业所得税674万元。人均收入8461元,比上年增长18.6%。
2018年,缑氏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8个。
农业
缑氏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小麦2.9万吨,玉米2.2万吨。还有谷子、大豆、红薯等,其中谷子、大豆、红薯等杂粮种植面积0.48万亩。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葡萄。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0.35万亩,葡萄种植面积1.5万亩。
缑氏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其中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1.0万头;奶牛及肉牛饲养量1.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137万羽。
工业
缑氏镇形成了耐火材料、特种润滑油、机车配件、电子、食品加工和鼓乐器制作等支柱产业。
2011年,缑氏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3783人,工业总产值达到7.9亿元,上缴税金2214万元。
商业
2011年末,缑氏镇大型超市及集贸市场6家,各类连锁店、专营店200余家。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金融业
2011年末,缑氏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各项贷款余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缑氏镇有幼儿园8所;小学24所,在校生4600人;中学2所,在校生2300人,其中高级职称186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缑氏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4个;各类图书室27个,藏书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业余创作人员60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7000户。
2011年末,缑氏镇有学校体育场地26处,有省级田径中长跑训练基地1个。24个村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有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缑氏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镇级卫生院1个、卫生室26个,病床110张。专业卫生人员90余名,外聘专家2人,主任医师2人。2011年,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参合人数6.16万人,参合率达97.7%。社会保障2011年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11户,人数3185人,支出276万余元,比上年增长10.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3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缑氏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处24个。通讯基站20余座,固定电话用户6500户,移动电话用户2.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700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缑氏镇有自来水厂1座,深水井1眼、成套净化设备,总计铺设11厘米供水管网2.1万米,供1.2万常住人口使用。共铺设排水管道长度4千米。
2011年,缑氏镇有擂鼓台、马涧河、夏后寺、浏河一库、浏河二库等5座小型水库,汛期蓄水总量60万立方米。陆浑水库灌区东一干灌渠穿境而过。
2011年末,缑氏镇有11万伏变电站1座。22万伏高压线路1条。
2011年末,缑氏镇有大小花坛90余个,绿化面积0.7万平方米。
交通
缑氏镇境内有207国道经过。
历史文化
缑氏镇因镇人民政府驻缑氏村得名。
2011年,缑氏镇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风景名胜
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坐北朝南,占地2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建筑为东、西厢房和厅堂,西厢房主要展示玄奘只身奋斗17载赴印度取经的动人经历和19年呕心沥血翻译的全部经卷。后院东厢房为玄奘母亲宋氏的居室,后堂为玄奘祖父、母居室。佛光寺位于玄奘故居后院,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是唐中宗李显(即佛光王)纪念法师玄奘御旨修建,公元2000年重修。
恭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东北2.5千米的滹沱岭上。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该遗址分东西两部,两者之间被巨大的冲沟分开。东址长西宽各约3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址长宽各约20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