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中心制,是一种在欧美及韩国影视界推行的制片模式,即在影视制作过程中,以编剧为主导地位。编剧中心制可改善编剧地位低、报酬少等现状,但在中国影视界仍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简介
编剧中心制,就是在拍摄影视剧的时候,以
编剧为中心,整合上下游资源。在获得投资方认可的欧美和日韩,编剧中心制是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模式。在中国,由于现有
导演中心制的存在,使得编剧没有
话语权,稿酬低、地位低常常是编剧们抱怨的原因。2009年开始,一些影视制作公司开始尝试借鉴韩国和欧美做法,推行编剧中心制,在新模式下,编剧同时还是制片人和公司股东,有条件调动各种资源,完整准确地表达剧本要展现的创作意图,并给予市场质量更上乘0的影视产品。
国内现状
地位低
21世纪的中国电影,字幕上动不动就出现某某作品,电影作品化让编剧地位下降很多,甚至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有些导演文字功底不是很扎实,把剧本文学功能降低为自己的工具,把电影应有的思想挤压到最低限度。
酬劳少
除了那些比较大牌的编剧酬劳可观一点,一些年轻编剧基本上收入很低,有一些名气的编剧,本子基本上可以卖到十几万不等,而几个金牌编剧,可能会多一些,上百万的也有,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编剧酬劳还是相差百倍的。作品
版权能买到上百万,这就是很不得了的事了。
创作权
一部影片首先看导演、看演员阵容,其次就是摄影,编剧在主创中连前三都排不进去,大牌一点的编剧进个四强就已经很好了。现在(21世纪初)编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部分是编剧创作,最后由导演修改成电影剧本。
其次就是导演承包制,如一部投资1000万的电影,制片方就去找编剧,这种模式比较流行。根据编剧知名度来付酬劳,这种情况导演的权利会相对大一些。
第三种是由剧本文学工作室去卖剧本。一般由一个牵头的老师带着一群年轻编剧来创作剧本,他们不图名,不图利,甚至不介意是否署名。他们的收入相对很低,普遍来说写一集电视剧只有几千块。
中国要多拍作家电影,这样才能体现编剧的思想涵养,否则,有独立思维的编剧在中国电影里就会越来越少了。而现状是一些比较有名的
作家基本上很少写
剧本,个别的都把精力放在电视剧上。一般来说,编剧先前要直接跟导演和制片方见面谈剧本情况,按照对方的要求,商量来写剧本。
国外状况
与中国编剧收入少、维权难、待遇低的尴尬处境不同,国外的编剧在
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往往居于重要位置。尤其是在美日韩等电视产业发达的国家,优秀编剧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他们可以挑选演员、导演,负责拍摄过程中的所有事务,其影响力贯彻整个制作始终。在一些影视业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早就启动了按照影片的盈利给编剧分红的模式。
稿酬高
韩剧《OnAir》中有一句台词,“我每创作一集电视剧就会有2000万韩元稿酬进账。”这实际反映了韩国编剧真实的收入状况。一些名编剧年收入超过33亿韩元。
在韩国,像金秀贤、崔丸奎等特A级编剧每创作一集电视剧,就可获得2000万韩元左右的稿酬。除稿酬外,编剧们还可获得部分分红。著名编剧的薪水甚至高过明星,以韩国明星编剧、创作过《
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的金秀贤为例,她2008年与SBS电视台签订了价值33.8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50万元)的协议,为SBS电视台2009年播放的电视剧撰写
剧本。
权力大
韩国编剧很有威望,导演不能擅自修改编剧的剧本,演员修改
台词也是对编剧的大不敬。很多韩剧甚至是编剧负责制,投资人看编剧投资,而编剧可以自己选择导演和演员。
剧本完成后,编剧并不像好莱坞影视剧编剧一样退居二线,而是参与选择演员、选择导演、练习剧本的每一个环节。不少好的编剧甚至一个人身兼数十个职务,在拍片现场非常厉害。韩国有不少著名的编剧,独自制定从主角到小配角的各种角色,连外景场地都是他们说了算。
语言刻薄
韩国大腕级的编剧不仅对电视剧的制作起主导作用,甚至还可以在剧中讽刺一些曾经与自己合作不愉快的明星。被称为“语言炼金师”的金牌编剧金秀贤,常常让演员下不来台,因此有演员曾公开表示“不敢与金老师合作”。
在《
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拍摄过程中,编剧金秀贤与演员金喜善交恶。后来,在金秀贤编剧、李英爱和车仁表主演的《火花》中,金编剧对金喜善的恶意由李英爱丝毫不差地表现了出来。剧中,小姑对饰演作家的李英爱说:“您的剧本中不写金喜善吗?
金喜善多漂亮啊,写金喜善吧。”李英爱的回答是:“本人不写那种只是长相漂亮,却头脑空空的人。”在金秀贤编剧的《吾爱是谁》中,也有对金喜善的讽刺。剧中,李泰兰问自己的恋人:“我漂亮还是金喜善漂亮?”得到的回答是:“金喜善是谁呀?”
推行情况
2009年,国产电视剧在捧红了不少导演、演员的同时,也让隐匿于幕后的编剧渐渐走上前台,《潜伏》的姜伟、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江奇涛、《蜗居》的六六等,随着市场发展、观众的成熟,观众的观剧诉求开始从明星效应转向剧情为上。为此,一些肯定曾预测,2010年,编剧在国产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像高满堂、石康、王海鸰、海岩、邹静之等金牌编剧也已开始尝试“编剧中心制”的
电视剧制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