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春,1964年生于
江苏无锡。1986年毕业于
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1989年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5-1999年毕业于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0任教于
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与数码媒体工作室。个展有: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画廊,1991年
北京艺术博物馆,1992年中国历史博物等。
代表作品
出版著作:
2002 《从东到西 从西到东》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
学术论文:
作品展览
个展
2010 MACROMANIA, 路得维希美术馆,科布伦茨,德国
BEIJING INDEX, ALEXANDER OCHS GALLERIES BERLIN|BEIJING,柏林,德国
2009 索引,空白空间,北京,中国
坐天观井,阿拉里奥画廊,北京,中国
坐天观井, 沃尔士画廊,芝加哥,美国
2008 坐天观井,亚历山大·奥克斯画廊,柏林,德国
天上人间—缪晓春的虚拟世界,大未来画廊,台北, 中国
坐天观井,奥沙画廊,新加坡-香港
2007 H2O,ALEXANDER OCHSGALLERIES BERLIN |BEIJING,柏林,德国
H2O-艺术史研究,空白空间,北京,中国
H2O-艺术史研究,Walsh画廊,芝加哥,美国
H2O-艺术史研究,奥沙当代艺术空间,香港
H2O-艺术史研究,季节画廊,新加坡
虚拟最后审判,2007南澳大利亚当代视觉艺术计划,南澳大利亚
当代艺术中心(CACSA),澳大利亚
2006 虚拟最后审判,Walsh画廊,芝加哥,美国
虚拟最后审判,ALEXANDER OCHSGALLERIES BERLIN |BEIJING,柏林,德国
高屋建瓴,朱屺瞻艺术馆,上海,中国
图像+想象,奥沙当代艺术空间,香港
观点,空白空间,北京,中国
都市山水,杜克大学约翰·霍普·富兰克林文化中心,美国
2004 过去对现在的访问,爱普生影艺坊,上海—北京,中国
Phantasmagoria,Walsh画廊,芝加哥,美国
2002 盘桓,Urs Meile画廊,卢塞恩,瑞士
2001 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北京,中国
1999 文化碰撞,Stellwerk画廊,卡塞尔,德国
1994 北京艺术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中国
1992 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
1991 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中国
1988 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中国。
群展
2009 各搞各的:歧观当代,
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中国 天使的传说, 红楼基金会, 伦敦,英国
2009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广州,中国
2008 夜晚的影像,大宫博物馆,巴黎,法国
消耗,釜山双年展, 釜山现代艺术博物馆,釜山,韩国
向上,中国当代艺术展, 新加坡美术馆, 新加坡
革命继续,萨奇美术馆,伦敦,英国
停,波兹南双年展,波兹南,波兰
中国:建-拆,圣保罗艺术博物馆,圣保罗,巴西
二维/三维:视觉语言的协商,朴敬美画廊,北京,中国
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深圳画院, 深圳,中国
里尔3000,里尔,法国
去中国-新世界秩序,当代装置和摄影,格罗宁根艺术博物馆,格罗宁根,荷兰
创意中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英国,2008;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俄亥俄州,美国,2008-2009;波特兰艺术博物馆,俄勒冈州美国,2009-2010
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中国
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艺术盛会,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瓦伦西亚, 西班牙
2007 中国— 面对现实,路德维希现代艺术博物馆,维也纳,奥地利
今日中国,科布勒现代艺术博物馆,阿姆斯特尔芬,荷兰
傲慢与浪漫,鄂尔多斯美术馆,鄂尔多斯,中国
中国制造,路易斯安娜现代艺术博物馆,哥本哈根,丹麦
对艺术的激情,Essl Museum,奥地利
集体形象,华人艺术中心,曼彻斯特,英国;香港大学博物馆,香港
龙的变身-中国当代摄影,中国广场艺术中心,纽约,美国
注意!中国!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ARTIUM
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Arte Garaikideko Euskal Zentro-Muzeoa, Centro-Museo Vasco de Arte Contemporaneo, Vitoria-Gasteiz)
阿尔勒国际摄影艺术节,阿尔勒,法国
中国的新方向:中国新媒体艺术,瑞士艺术与新媒体艺术协会,巴塞尔,瑞士
今日中国-希客收藏展,Centro Cultural Banco do Brazil,里约热内卢,巴西
2007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巡回展,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上海-广州,中国
第7届摄影艺术节| 中国当代摄影与录像,Gana艺术中心,首尔,韩国
温跃层—亚洲新浪潮,ZKM 媒体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德国
窸风—中国摄影新作,弗里斯特视觉艺术中心,纳什维尔,田纳西州,美国
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
红色热潮:当代亚洲艺术崛起,休斯敦美术馆,美国
2006 过去与未来之间,世界文化宫,柏林,德国
澳大利亚FotoFreo摄影节,澳大利亚
始乱终弃—2006中国当代的社会学图像,大山子艺术区0工场,北京,中国
存在的迹象,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中国
新都市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展,Boijmans Van Beuningen美术馆,鹿特丹,荷兰
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中国
Totalstadt. Beijing case,ZKM 媒体艺术中心,卡尔斯鲁厄,德国
虚虚实实,中国当代艺术节,Heyri艺术村,韩国
麻将—希客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汉堡美术馆,德国
极端意识,韩国国际摄影节,韩国
今日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转世魅影,Essl Museum,奥地利
SUSI: Key to ChineseArt Today,马尼拉美术馆,菲律宾
Media City Seoul 2006,第四届韩国汉城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韩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杜克大学那沙美术馆,美国
2005 城市,重视,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
麻将—希客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
景观:世纪与天堂,2005成都双年展,中国
Confluents II,路德维希博物馆,科布伦兹,德国
过去与未来之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英国
梦幻的城市,红楼基金会,伦敦,英国
Grounding Reality—中国当代艺术,汉城艺术中心,韩国
城市的皮肤—当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门塔石艺文馆,深圳美术馆,中国
第二现实--中国当代摄影展,欧盟总部Piazza,布鲁塞尔,比利时
2004 超越界限,沪申画廊,上海,中国
平遥在巴黎,密特朗国家图书馆,巴黎
中国之春,CRAC博物馆,阿尔萨斯,法国
观光,悉尼美术学院画廊,澳大利亚
过去与未来之间,国际摄影艺术中心和亚洲协会,纽约;
2003 Me and More,卢塞恩美术馆,瑞士
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798时态空间,北京,中国
今日亚洲艺术,汉城,韩国
机—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中国
2002 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美术馆,中国
正在建设,国际交流基金会,东京,日本
Media City Seoul 2002,第二届韩国汉城媒体艺术双年展,汉城美术馆,韩国
中国—传统与现代,路德维希博物馆,奥伯豪森,德国
金色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展,
当代艺术博物馆,萨格勒布,克罗地亚
“2012:打开天空”国际当代艺术展
重庆长江汇当代艺术中心成就及荣誉
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画廊,1991年北京艺术博物馆,199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1994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1999年“文化碰撞”德国卡塞尔Stellwerk 画廊,2001年“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中央美术学院展览馆;2002年“盘桓”瑞士卢塞恩Urs Meile 画廊。主要联展:2002年“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上海美术馆),德国科隆艺术博览会,第二届韩国汉城媒体艺术双年展2002(韩国汉城美术馆),“中国—传统与现代”( 德国奥伯豪森路德维希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展”(克罗地亚萨格勒布
当代艺术博物馆);2003年“Me and more”(瑞士卢塞恩艺术博物馆),ARCO西班牙马德里艺术博览会和瑞士苏黎世艺术博览会。
他人评价
缪晓春对艺术史的态度彻底颠覆了这个令人厌倦的观点:旧的总是已经渗入到新的当中。他使用了一种相反的观察方式,于是在旧的当中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他所进行的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考古学研究,当他穿行于“过去”时,他向今天的我们展示了过去的世界曾是怎样的。
米开朗基罗以其对西斯廷教堂内部装饰所做的后期补充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建筑艺术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完美在缪晓春这位中国艺术家的解读里同时也是一个对主体认知的出发点,而这种认知是自十七世纪起,随着现代的开端和自然科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才开始发展起来的。第一眼看去,米开朗基罗作品中那些密密麻麻排列在整个场景之中的众多形象只是经过精心处理的各种可能性的表象。米开朗基罗将最后审判日阐释为仇恨和震怒之日,即Dies irae, dies illa (震怒之日,这一日)。充斥于场景之内的这些形象都是绝望和堕落的,代表上帝权力的无情的车磔(也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并没有给这些形象什么新的自主性,而是把他们变成了亚-体,就如Sub-jekt这个词本身所表达的那样:让他们屈于神下,让他们卑躬屈膝。勒内·笛卡尔在此一百多年后将人视为上帝创造的自动机器,人在运作着并且在这种运作中遭受着无边的苦难,这是由罪与罚组成的永无止境的循环往复,而过去的130年里,梵蒂冈教廷就是在这幅壁画下的圣坛后面选举新教皇。
缪晓春用精确模拟出的自己的形象置换了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是一种几何形式的、与客体无关的对人体器官感知的摹写,缪晓春以此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范的瓦解推向了极致。在克隆的世界内已经不再存在什么原型,在千篇一律的面具后面,仅存的只是对某些持久不变的东西的模糊感觉,但这种东西却失去了与自身之间的同一性。Always the same, but never myself (永远都是相同的,但从未是我自己),我们可以把Calvin Klein的广告策划在上世纪末为其香水所设计的存在主义广告词倒过来说,这广告词当时是为凯特·摩斯这位艺术天堂中的公主量身制作的,而波德莱尔曾将毒品的世界称作艺术天堂。有那么一段时间,在那之后主体才意识到从来没有过“整体的”,并且认为,永远也不会再有“整体的”了。缪晓春的《最后审判》中可以称之为原型的东西只有各个克隆出来的形象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关系,而艺术家又是可以使用机器随意改变这种关系的。特殊性、出其不意性都被相对化,变得灵活,变成了黑与白,变成了一种抽象的东西。由此,艺术家在完成《虚拟最后审判》之后,又转向了同样色彩斑斓的《俗世乐园》,并最终在《青春泉》中对自我进行了全面超越。(依旧出新:从早期近代通往未来的可能。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