缮性
汉语词语
缮性,汉语词语,所谓“缮性”就是修治生性。出自《庄子·缮性》:“缮性於俗。” 成玄英 疏:“缮,治也;性,生也。”
词语释义
涵养本性。
词语出处
庄子·缮性》:“缮性於俗。” 成玄英 疏:“缮,治也;性,生也。”
《缮性》原文
作者:庄子及其弟子
正文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恬。知与恬交相养,而和理出其性。夫德,和也;道,理也。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义明而物亲,忠也;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信行容体而顺乎文,礼也。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彼正而蒙己德,德则不冒。冒则物必失其性也。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枭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由是观之,世丧道矣,道丧世矣,世与道交相丧也。道之人何由兴乎世,世亦何由兴乎道哉!道无以兴乎世,世无以兴乎道,虽圣人不在山林之中,其德隐矣。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己又何为哉!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曰:正己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 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运用示例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璋山》诗:“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唐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唐 权德舆 《奉酬从兄南仲见示十九韵》:簪缨盛西州,清白传素风。逢时有舒卷,缮性无穷通。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
《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文章固非吾辈所重耶?即论文章,新小说之感人也亦挚矣。以言其缮性也:常者登山陟水,如《寻亲记》,读之可令人敬;奇者万死一生,如《历险记》,读之可令人奋。”
参考资料
《庄子·缮性》.可可诗词.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9 22:37
目录
概述
词语释义
词语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