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访
信访工作的创新机制
网络信访是信访工作的一种创新机制,我国各地纷纷开通网络信访平台,老百姓有了什么烦心事、不平事,足不出户就可以把问题反映给政府各级部门。
注释
网络信访将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流方式网络给人提供了一个参与政治的机会和平台,“上访不如上网”已成为网民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网络信访作为传统信访的探索性补充,为百姓信访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有其积极意义,值得推广,最终将会成为群众信访的主流方式。
意义
互联网已成为中国人生活、工作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4亿多网民日渐成为这个社会的民声主体,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各地越来越重视网络信访,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的领导吁请网民向政府“拍砖”,广东省汕尾市则把网络视为“民间智库”。温总理在和网民互动时曾说:“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每天会从网上搜集重要信息,以供领导人参考”。
范例
首都之窗
1998年7月1日正式开通的首都之窗是北京市国家机关在互联网上统一建立的网站群,包括北京市政务门户网站(即首都之窗门户网站)和各分站。开办宗旨是为了统一、规范地宣传首都形象,落实“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的原则,建立网络信访机制,向市民提供公益性服务信息,促进首都信息化,推动北京市电子政务工程的开展而建立的,“宣传首都,构架桥梁;信息服务,资源共享;辅助管理,支持决策”。
郑州心通桥
2011年12月29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网络问政全媒体平台“心通桥”正式上线。老百姓和政府之间就像开通了一趟“直通车”,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网络信访的平台。
市民胡先生嫌楼下小饭店油烟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在网络问政全媒体平台“心通桥”上发帖抱怨。社区工作人员登录该平台,看到他的投诉后,表示关注此事,并将尽快处理。在每一次上报或转发后,系统会自动根据工作时间,对问政帖子有无人员处理和回复计时。胡先生可以通过帖子上方的显示框,了解到自己帖子的去向,以及被处理到了哪一步。
政务微博
网络信访升级版
2010年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及官员开通微博,与网民互动更为直接。微博作为一种集信息公开、即时互动、流程透明于一体的新媒体,为政府与群众提供了更有效的沟通互动平台,逐渐成为新时期的信息咨询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开辟了网络信访的新格局。
官员通过网络回复民生问题日渐成为一种趋势,官员或以信箱,或以贴吧论坛等与网民互动。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官民接触不仅仅限于现实的面对面交流,网络交流同样可以密切干群关系。自从人民网开通“地方领导留言版”后,各地的网友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陆续给省委书记、省长留了不少话。已有多位省委书记、省长频繁“现身”网络,“跟帖”回复网友留言。
民间网络信访
还有一种是以天涯等论坛为代表的“民间网络信访”。“天涯杂谈”被网友戏称为“全国信访办”。近两年来,微博异军突起,成为一种更新的“网络信访”方式,于建嵘、王小山等名人微博成为颇受欢迎的“民间信访局”,于建嵘甚至亲自帮上访户解决问题。
观点
成都市新都区区委办副主任、区信访办主任晋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0年新都区网上信访占信访总量的75.4%。新都区群众通过网络信访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便捷、高效,公开发布率达到了95%以上,与群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晋鸿认为,与传统信访相比,网络信访在处理上的优点主要有:
第一,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信访问题一般在60天内办结,复杂问题经批准可以延长到90天。新都区在实际工作中,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一般是在30天内办结。推行网上信访后,与之配套,新都区建立了网上信访自动化管理平台,群众来信一般7个工作日办结,复杂问题经批准,可延长到15个工作日办结。
第二,提高了工作质量。网上信访必须在网上对群众进行答复,办理结果将接受包括信访当事人在内的所有网民监督,这对政府处理群众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做到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政策正确,处理结论恰当,语言表达妥当,回复格式规范。
第三,节约了管理成本。作为来信受理单位,区委群工局和来信承办单位之间的工作联系基本上在网上就能完成,免除了过去来人签收、电话衔接、来人报送办理结果等环节,每个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了节约。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认为,网络民主在不断进步,中国有4.2亿网民,网络有巨大的力量。网上发帖、发微博等“间接上访”模式扩散速度快,通过转载,有放大效应。网络的力量一开始使有些部门措手不及,对传统信访制度产生了倒逼作用,这才使相关政府部门推出网络信访、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2 20:25
目录
概述
注释
意义
范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