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Network Engineering)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计算机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网络工程专业正式出现于《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
发展历程
2002年,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13W。
2004年,华北科技学院等高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增设网络工程专业。
201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中网络工程专业代码由080613W调整为080903。
2020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网络工程专业隶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3。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法律法规,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备包括计算思维在内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设计计算解决方案、实现基于计算原理的系统的能力,能清晰表达,在团队中有效发挥作用,综合素质良好,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学科专业发展,在计算系统研究、开发、部署与应用等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80学分。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二、业务方面
(1)掌握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2)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经历系统的专业实践,理解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3)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强烈的工程意识或研究探索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的能力。
(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5)了解计算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6)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7)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该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体育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网络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包括通识类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性教学等。课程体系须支持各项毕业要求的有效达成,进而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约占15%,数学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约占15%,实践约占20%,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约占30%。
人文社会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在从事工程设计时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
数学和自然科学类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和实验方法,为学生表述工程问题、选择恰当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推理奠定基础。
学科基础类课程包括学科的基础内容,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中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实践环节能够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设置有企业或行业专家有效参与。
理论课程
通识类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数学和自然科学类两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包括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内容;数学和自然科学类知识包括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结构、力学、电磁学、光学与现代物理的基本内容。
学科基础知识被视为专业类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程序设计与实现、算法分析与设计、系统能力等专业基本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建议教学内容覆盖以下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包括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和现状。
培养学生将基本原理与技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建议教学内容包含数字通信、计算机系统平台、网络系统开发与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知识领域的基本内容。
示例一:离散数学(72)、计算机原理(64)、计算机程序设计(40)、数据结构(48)、操作系统(56)、计算机网络(56)、数据通信(32)、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40)、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40)、路由与交换技术(32)、网络安全(40)、网络管理(32)、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40)、网络测试与评价(32)。
示例二:离散数学(72)、电路与信号分析(64)、电子技术基础(64)、程序设计(64)、算法与数据结构(80)、计算机组成原理(6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40)、操作系统(72)、数字通信原理(48)、计算机网络原理(64)、网络工程设计(40)、网络攻击与防护(48)。
实践教学
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论文),4年总的实验当量不少于2万行代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到各类工程单位实习或工作,取得工程经验,基本了解本行业状况。
实验课程:包括软、硬件及系统实验。
课程设计:至少完成2个有一定规模和复杂度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认识和参与生产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须制定与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相适应的标准和检查保障机制,对选题、内容、学生指导、答辩等提出明确要求。保证课题的工作量和难度,并给学生有效指导;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内容不应重复;教师与学生每周进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控制;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应有相应的文档。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专业教学需要,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高,各专业的专任教师不少于12人,专业生师比不高于24:1。教师须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学生培养工作。
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2名专任教师,在120名在校生基础上,每增加24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中青年专任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兼职教师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1、专业背景
大部分授课教师的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计算机类专业或计算学科学历,部分教师具有相关学科、专业学习的经历。专业负责人学术造诣较高,熟悉并承担专业教学工作。
信息安全专业的专职教师还可以拥有通信、电子、数学、物理、生物、管理、法律和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学历且具有从事信息安全教学或科研工作的经历。
2、工程背景与研究背景
授课教师应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包括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与课程相适应的工程或工作背景,面向理科学生讲授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师应具有与课程相适应的研究背景。
3、教学基本能力
全职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承担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能力,掌握所授课程的内容及其在毕业要求中的作用,以及它与培养目标实现的关联,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特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参与学生的指导,结合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指导、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设备资源
总体上应符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2004)的相关要求。
(1)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小于16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少于5000元;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良好,方便教师、学生使用。
(2)保证学生以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3)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4)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理解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注重制度建设,管理规范,保证图书资料购置经费的投入,配备数量充足的纸质和电子介质的专业图书资料,生均图书不少于80册,师生能够方便使用,阅读环境良好,包括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能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每年正常的教学经费包含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实验室维护更新费、专业实践经费、图书资料经费、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等。新建专业还应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以外的专业开办经费,特别是要有实验室建设经费。
质量保障
各高校应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对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与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以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培养模式
(一)校内、校企和企业三层人才培养模型
基于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校内培养为重点,依托校内专任教师资源和专业课程教学载体,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第二层,以校内培养为重点,主要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进校讲授实践类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技能;第三层,以校外培养为重点,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岗位上完成企业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四平台课程体系
依据三层人才培养模型,构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技术平台、综合应用平台四平台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础;学科基础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技术课程模块;专业技术平台分为多个模块,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为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工程师共同完成,包括专业实训课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
(一)通过企业认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企业认证培训的模式授课,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学生基于主观意愿去学习,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二)通过职业资格认证促进教学
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参加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职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考取网络管理员(初级)、网络工程师(中级)、网络规划设计师(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等职业认证。通过对学生的动员和引导,激发同学们考取职业认证的兴趣,并通过开设选修课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
(三)提高等级考试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虽然没有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职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含金量高,但对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却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技术四级网络工程师的考试,这些考试是国家教育部组织,集聚网络工程基础知识及应用,对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实践能力建设
以职业认证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关键在师资,要指导学生通过某个认证考试,教师首先要具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对网络工程教研室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①借助企业的师资培训。②自身提升,根据学生各类职业认证的能力需求,教师自主提高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③通过企业挂职提高实践能力。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让教师到网络工程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提高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支持老师参加各种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④公开招聘,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招聘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的老师。⑤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企业培训,加强老师的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获取各种行业证书,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学工作。
(一)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坚持四年实践能力培养不断线,从课程的实验、小学期的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群的综合设计类项目的完成、专业实习的训练到毕业设计等,通过以上形式全面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分层次、渐进式培养。此外,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创新基金项目、网络安全攻防大赛项目、计算机设计类大赛作为抓手,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院的创新实验室,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和大赛,以赛代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相结合
优秀的本科毕业生,都是通过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实践锻炼,逐步提升自身能力的。网络上的共享资源越来越多,有大量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和国内外的公开课可供学习。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哪些课程对专业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帮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工程不同领域的发展前景以及不同领域发展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目标,据此进行网上精品课程资源的搜索和学习,并和课堂授课相结合。
(三)注重行业资格考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职业资格证书实质上指明了社会对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将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体系与大学的专业课程相融合。为学生考证自学提供基础,同时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或者参加企业的培训,为其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石。通过以上职业资格考试,也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大学的时间,对所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进行总结和应用,为企业提供可用的与实际工作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可在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
网络工程专业可以在各类IT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等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产品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及IT市场拓展、技术推广等工作;能到各级财政、工商、税务、邮政、电信、移动、国防、交通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安全维护、计算机检测与控制、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集成与运行维护等工作;能从事各级各类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教育、网络系统应用开发、远程教育及网络维护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