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骂战
网络流行语
网络骂战,网络流行语,消息在网上一经披露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网民在博客、微博、新闻跟帖等网络平台上迅速分成两队,互相攻讦指责。支持者呼吁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反对者指责规范堵死了网络反腐的一条通道,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甚至出现了人身攻击。
引申含义
互联网上,用微博论坛形势,发表个人对某件事的见解,引起众网民的围观盛宴,并引起对某件事大讨论.
社会评价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急剧的社会转型,带来了一些独特的社会问题,主流舆论或传统媒体过去对这些问题涉及较少,引发了一定的信任危机。而网络上公共讨论刚刚兴起,让网友们感觉终于捞到说话的机会,因此积蓄的情绪奔涌而出。
自媒体时代,网络为网民聚集起来讨论公共问题提供了平台,但网民不同于公民,网络让网民的权利义务不对等,甚至无需为言论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下,网民很容易话语失控,呈现非理性的一面,情绪宣泄和话语暴力便时常可见。
网络讨论呈现出的一些非理性现象,主要是互联网的议事规则出了问题。我们在消解网络戾气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公民表达‘情绪源’和讨论方式。
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只要互联网还在,网络骂战非但不会绝迹,还会不断演进和发展。而我们能做到的,是保持理性与冷静,遵守对话规则,并尽量不爆粗口,在网络骂战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茁壮成长。
自律
新浪微博发布《微博社区公约(试行)》、《微博社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网络新规,对微博用户权利、行为规范及社区管理机制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并针对有争议的微博引入了类似“陪审团”制度的“微博社区委会”,通过公开投票来决定“争议微博”的去留。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公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互联网已经开始尝试步入“网络自律”阶段。以自律的形式维护互联网环境的健康、和谐、法治是网络公司和网民的创新,具有示范意义。建立理性的网络公共表达,需要遵守一些游戏规则,讨论者既有表达权,也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侵犯他人权利;既然是‘公共’讨论,就需站在‘公共利益’的立场上发言,而不仅仅出于个人利益,不同利益群体的协商和对话应该成为基本共识。
在网络自我探索议事规则的同时,我国加快了互联网立法的进程。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网络公共表达的规则应是理性、真实、规范的。应坚持以网管网、依法管网和培养网民自律三个原则。网络立法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运行,可以促进网络讨论形成社会共识,对推动互联网健康文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理性
传统媒体的组织化程度高,从业人员更加专业,公信力更强,因此应该积极承担设置网络议程的责任。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中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而对社会公众来说,应该认识到情绪宣泄不能解决问题,理性发言和建设性的意见不仅能增强网络的自净能力,还可能影响公共决策。
只要我们认真、积极地对待,互联网能给社会及其管理带来更多的‘善’。
参考资料
网络骂战.网易.
以人查房,一场公共讨论为何成网络骂战.新华社青海分社 .2013-02-21
.新华网 .2013-02-21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7 16:46
目录
概述
引申含义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