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东舒祠,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
徽州区(原属
歙县)
呈坎镇呈坎村内,系明代中后期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是黄山罗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属于宗族祠堂的一类。祠堂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
历史沿革
罗东舒祠创建于明代
嘉靖初年,嘉靖十九年(1542年),后寝大殿快要完工时,工程被迫停工。
明
万历壬子年(1617年)开始重建,并在后寝之上加盖了一层楼阁。扩建时后寝大殿增加宝纶阁,其木构架全部直接安装在寝殿檩条之上。
20世纪60年代,文物部门在对罗东舒祠作鉴定时,看到后寝大殿到处都是五彩缤纷的彩绘和精美的木雕,极具文物价值,就把后寝大殿单独上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在登记时,认为宝纶阁的名称指的是包括大殿和楼阁上下两层的整个建筑,于是省保名单的目录上就阴差阳错地出现了宝纶阁。直到1996年,国务院在公布第四批国保单位时更名罗东舒祠。
1981年9月,安微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庑、拜台、厅堂、后天井、后寝以及南侧的女祠和北侧的厨房、杂院等部分组成,共四进四院,依轴线对称分布,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
照壁在祠堂的最前面,是一面呈弯弓弧形的砖墙,它的后面是棂星门。棂星门由6柱5间的石牌楼组成,每根石柱的顶部都雕有怪兽“朝天吼”。棂星门与南北两面留有洞门(这两扇洞门是村民们进出村庄的必经之路)的围墙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一进院落。
棂星门的后面是由7个开间构成的仪门,正门左右次间各置边门,两旁有抱鼓石一对。正门上方高悬“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的匾额。梢间和尽间为统间,名曰“厅事”,“以备聚餐待馂之所”。仪门也是族人进出东舒祠的第二道门,它与棂星门之间就构成了“东舒祠”的第二道院落。
仪门后面是一个由两庑和享堂合围而成的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这就是“东舒祠”第三进院落。庭院中有宽阔的甬道、花圃,两边是南北两庑。一面披水流入庭院,这就是徽州人“肥水不外流”,聚财思想的具体表现。庭院靠享堂一方是花岗岩石板铺砌的拜台,是祭拜祖先时摆放猪羊和香烛等供品的。
拜台的后面就是享堂了,
享堂正面有22扇高大的木格子门,梁架重叠,接缝紧密。正中照壁上方,垂挂有明代书法大师
董其昌手书的“彝伦攸叙”巨型匾额。享堂宽敞宏大,可容纳千人。罗氏族人不仅在这里祭先拜祖、商讨议事、举行庆典、执行族规,还定时展示祭祀器具、祖先容像、族谱、圣旨、官诰、御赐珍品以及接待地方官员,宴请嘉宾贵客等。
紧靠享堂南山墙,建有“女祠”,名曰“则内”,也就是内侧之意,是用来安放罗氏家族女性祖先牌位的地方。它坐东朝西,没有正门,面积不及男祠的十分之一,高度也只有主体建筑的三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罗氏家族在对女性尊重的同时,也表现出了男尊女卑的伦理思想。
享堂的后面是“东舒祠”的第四进院落。它是由享堂、后寝大殿、南北围墙合围而成的。这里天井狭窄而高深,与第三进院落的宽敞明亮形成了强烈反差,给人一种凝重森严的感觉。后寝大殿是安放男性祖宗牌位的地方,也是整座“东舒祠”最神圣、最精美的地方。殿前有三排宽阔的青石台阶甬道通向大殿,沿廊有10根巨型石柱,殿内有木柱46根,前沿的26块黑色大理石栏板浅浮雕有姿态各异的避邪等鸟兽图案,雕工细腻,圆雕的狮子神态生动,活灵活现。寝殿中的斗拱、雀替、梁头、叉手等木质构件,或为云浪花朵;或状如花瓶;或形同花丛,图案精美,典雅秀丽。尤其是透雕的“鳌鱼吐水”雀替更是玲珑剔透,精彩绝伦。梁架上布满了极具个性的民间包袱式彩绘图案,色彩明快迷人,构图大方典雅。宝纶阁雄踞在后寝大殿之上。
文物遗存
贞靖罗东舒先生词
祠堂中门上方悬挂《贞靖罗东舒先生词》牌匾,字为国家文物专家组组长
罗哲文所写,原始牌匾是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题,文革期间被毁。中门两边有抱鼓石耸立,民间称之为“户对”,“门当”是上面托匾的四根短园柱。不过这个有讲究,你家官做得再高再大,你家户对都不能超过门的二分之一;门当的数量更是有讲究,三品官以下建两个,三品官以上建四个,皇亲国戚家建六个,当时罗家当官当到正二品就是右监督御史,才建四个门当。
古树
祠堂中门中间是长16米,宽4.77米的甬道,甬道为是行大礼的通道,非尊长不能乱行,平时一律由两厢廊出入。甬道两侧为丹墀,各130平方米。原有8棵古树,现仅存400年的银桂,枝繁叶茂,宛如一天然大盆景,每年金秋花开,香飘数里,祠堂里种桂花树,象征着家族荣华富贵。而这颗桂花树底部分为四枝,象征四季富贵。
木材
享堂,纵深21.6米,开阔25.8米,脊高13.6米。草架硬山顶,柱、梁均为两人合抱,梁为银杏树,柱子为金丝南木,都是些名贵木材,而且木质本身就防虫,一根柱子价值上亿元。
横匾
屏门的上方悬挂着明代大书画家
董其昌题书的“彝伦攸叙”金字横匾,字径约1米见方,堪称古匾之最。“彝”在古代书面语中为“法度”“法规”之意,“伦”为“三纲五常”之类的伦理,“攸”指处所,攸久,攸长,“叙”为叙述也通顺序的“序”。总体意思就是在这里,罗氏家族的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辈分大小,有次序地按一定的法度祭先祖,训教子孙。原先祠堂里挂有70多块牌匾,但在文革期间被破坏,这匾红小兵也上去几次,但因太大太重都没下下来,后罗氏子孙用纸整块糊起来,上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匾才有幸得以保存。
宝伦阁
东舒祠分两期建,宝伦阁底下后寝部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罗家21世祖罗洁忠手上建的。当时因家族遇大事而停顿,循垂70年。楼上的牌匾“宝伦阁”,系明代徽州孝子吴士鸿所书,旧时阁楼内珍藏有圣旨、官诰、黄榜、御赐品、族谙及文献资料。以此体现“君在上,臣在下”的皇极思想。
研究价值
罗东舒祠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观的建筑规模,融古、雅、大、美于一体,从艺术学、美学的角度,还是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考察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祠堂的
彩绘和精美的木雕,也极具文物价值。这座明代徽州古祠堂所蕴含的建筑历史文化,以及这种祠堂文化对古祠堂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91年,文物单位对其进行抢修加固,后又得到美国友人安思远先生和香港中华文物修复基金会的赞助,自1992年开始进行全面维修复原,1993年11月竣工。
2013年6月,由国家文物局启动修复资金5000万元。除呈坎古村落的罗嗣海宅、罗东舒祠等10幢古民居获维修保护外,包括古村落的消防、防雷设施建设等。维修方案通过国家文物局项目专家库专家审核。工期3~4年,施工单位隶属国家文物局。
2014年,国家文物局批复(文物保函〔2014〕911号)关于罗东舒祠(宝纶阁)彩画数字化勘察测绘技术方案。
2015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先后投资1300余万元,实施了罗东舒祠维修保护一、二期工程、“两罗”宅、燕翼堂、五房厅古民居修复工程、长春社保护工程等。
历史文化
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
旅游信息
地址
罗东舒祠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交通
呈坎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境内,在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公路开通之前,只能从老旧的205国道从汤口翻山越岭到达。2004年合铜黄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可以从岩寺(徽州区)出口下高速,约7公里左右即可抵达;或者在高速公路呈坎服务区下,步行即可达到,交通非常方便;
自驾:可从黄山杯大门汤口镇经205国道经潜口到达呈坎(该路段翻山越岭、迂回曲折、风景优美,很富刺激性,沿途还有丰乐水库和水电站等)
门票
成人票80元/人,学生票50元/人
开放时间
7: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