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子国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汨罗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是东周时期的古遗址。
历史沿革
罗子国又称罗国,与荆楚同祖,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的一个分支。据《汉书·地理志》应劭注和《水经注·湘水》等文献记载,楚文王时将罗子国自枝江迁徙到罗县一带。
1957年,湖南省文管会对罗子国城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调查与试掘。
1985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岳阳市文物普查办对罗子国城遗址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
1992年底至1993年元月,岳阳市文物工作队对罗子国城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调研和全面试测,并进行了小型试掘。
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罗子国城遗址进行了复查。
2015、2016年,为配合罗子国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罗子国城遗址了进行科学发掘。
2020年,因罗子国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
遗址特点
综述
罗子国城遗址整体略呈长方形,南面略向内凹。主要由城址区及外围的聚落组成。据考古调查,城址区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外围分布有小洲罗、小洲熊、鸡公滩、马头曹等东周时期的遗址。城址东面护城河原系李家河,南、西三面护存河均保存较好,现存宽约5~10米,深浅不一,最浅处亦超过3米。北面城墙及西面大部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达14米,墙高3米,系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城址内出土过石器、陶器、硬陶、青铜器等。
文化层
1992年12月~1993年元月,在城址西北隅开探沟一条,其底部清理灰坑1个,坑底至地表深约1.70米,可分三层堆积,第一层为耕土层,出土有绳纹筒瓦、板瓦残片,以及豆柄、鬲足等,包含物中还有近现代瓷片等;第二层和第三层为文化层,清理了堆积厚约30厘米的板瓦、筒瓦层,并伴出鼎足、鬲足、豆柄以及砾石等遗物,并在底部清理灰坑一个出土的陶器组合为鬲、盂、豆、罐。鬲可分为大口、小口两型,均通体绳纹,大口鬲与春秋中期襄阳山湾M7所出近同一致,小口鬲与春秋中期纪南城AI式鬲极为相似,罐与春秋中期岳阳阎家山M9所出几乎相同,盂与春秋中期公安石子滩H6所出高度接近,豆与春秋中期I式豆几近相同,据此判断城址的建造年代应在春秋中期。
遗迹
小洲罗位于罗子国城城址的北部,东、北两面临近汨罗江,南距罗子国城北城垣约250米。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可能与制陶、制石等手工业活动相关的取土坑、陶窑和建筑等遗迹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灰坑、水井等遗迹,并出土了一大批年代集中于春秋中晚期阶段的陶器、石器等遗物。
文物遗存
罗子国城遗址出土遗物有筒瓦、板瓦、鬲、豆等陶器和印纹硬陶等。
研究价值
罗子国城遗址出土的大量春秋中期甚至更早时期的遗存,是湖南地区考古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批典型楚文化遗存。该遗址还是楚文化大规模进入湖南的最早一处地点,可谓湖南被证实纳入中原王朝治理体系的起点所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该遗址是已知研究罗子国历史唯一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楚文化、湖湘文化、屈原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罗子国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1月,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罗子国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原管理区
河市镇古罗城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屈原管理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车前往罗子国城遗址,路程约16.1千米,用时约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