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洛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
罗宗洛(1898年8月2日—1978年10月26日),浙江黄岩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人物生平
1898年8月2日,罗宗洛出生于浙江黄岩。
1905年—1911年,在私塾就读。
1911年,入读于杭州安定中学。
1912年,入读于上海南洋中学。
1917年7月,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9月,赴日本留学。
1918年8月,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
1919年7月,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毕业,分配到仙台第二高等学校理科。
1922年3月,毕业于日本第二高等学校;4月,考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农学部农业生物学科植物学分科。
1925年3月,从北海道帝国大学毕业,后进入帝国大学研究院学习进修。
1926年,任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驻外研究员。
1930年,从北海道大学院毕业,并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月,任中山大学理学院教授。
1931年7月,任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主任。
1932年8月,任上海暨南大学理学院教授。
1933年9月—1939年,任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0年9月,任浙江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教授。
1941年8月—1942年,任浙江大学生物系代理主任。
1944年8月,任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
1946年,任台湾大学代理校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
1953年—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赴中国西北(武功、兰州、银川、灵武等地)考察。
1958年6月,赴浙江台州考察。
1960年10月,赴广州、汕头等地考察。
1966年,赴河南封丘考察。
1978年10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罗宗洛早年研究氢离子浓度对细胞原生质胶体性质的影响;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及各种金属离子对植物吸收铵离子、硝酸根离子的影响研究,发展了植物氮素营养生理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植物组织培养、微量元素、生长素的研究;水分生理、抗性生理、辐射生理的研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参加苏北沿海盐渍对造林的影响、西北地区干旱与盐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华南橡胶树北移问题的考察研究。
罗宗洛与其同事在重庆北碚原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建立了植物生理学研究室。
截至1978年10月,罗宗洛共发表研究论文25篇;综合性评论9篇;其他讲话、报告之类约10余篇,代表论著有《中国实验生物学杂志》《植物生理基本知识》等。
人才培养
罗宗洛在中央大学任教期间,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1936年,罗宗洛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期间,讲授《植物生理学》等课程。
罗宗洛培养的学生有植物生理学家施教耐院士,农业科学家娄成后院士,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院士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罗宗洛出生在黄岩一个中等小康家庭。罗宗洛6岁时母亲去世,后由他的祖母抚养,9岁时祖母去世,则由继母抚养长大。
1925年4月,罗宗洛与张素君结婚,两人育有一子两女:罗邦煦(儿子)、罗邦熙(女儿)、罗昌湄(女儿)。
人物评价
“罗宗洛为创建与发展中国植物生理学事业做出了贡献,为培养人才呕心沥血、奉献一生。”(中国科学院评)
“罗宗洛是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为培养中国生物学人才殚精竭虑,尽心尽力,贡献卓著。”(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
“罗宗洛对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日浙江》评)
“罗宗洛为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生根开花耗尽毕生精力,他创业、治学、育人的精神和成就足为后辈楷模。”(《植物生理学通讯》评)
人物纪念
1988年8月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为罗宗洛竖立铜像,以志永久纪念,并为后人瞻仰。
2018年11月15—16日,由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一届罗宗洛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
参考资料
罗宗洛.中国科学院学部.
施教耐院士.中国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8 14:3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