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贤(1925~1968.8),河北省保定市清风店镇东王吕村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曲家。中国音协会员、理事。
人物生平
罗宗贤(1925~1968.8),河北省保定市清风店镇东王吕村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曲家。中国音协会员、理事。
罗宗贤参加工作后历任宣传队员,抗大七分校学员、文工队员,一野战斗剧社社员,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音乐研究室副主任、西南战斗文工团创作室研究员等职。1955年秋~1958年秋在天津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学作曲。1955年曾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参加了维也纳第7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文化大革命中因音乐艺术片《阿诗玛》,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1979年由总政文工团予以平反。2004年夏,为了表彰他在音乐事业上的卓越成就,经贺敬之和孙家正提议,文化部为他出版了《罗宗贤音乐作品选集》。在参加革命的30年中,罗宗贤一共创作了大、中、小型歌剧(包括秧歌剧)20多部,电影乐曲1部,器乐曲1部,为话剧配音乐4部。创作了歌曲170多首,其中有群众歌曲、独唱、合唱(包括《长江大合唱》),这些作品显示了罗宗贤不懈追求的足迹。歌剧《刘胡兰》选曲《数九寒天下大雪》(1948),以简约的民谣歌曲形式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刘胡兰的艺术形象,人们由衷地认为,作为音乐形象,它就是刘胡兰的象征,中国创作的歌剧《刘胡兰》先后有过4个版本,但时至今日,《数九》一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歌剧《草原之歌》(1953~1954)是中国音乐作品中“洋为中用”最早的代表作,它和梁寒光的《王贵与李香香》,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民族新歌剧的一个流派;《阿诗玛》(1963年,与葛炎共同谱写音乐)是新中国的第一部音乐艺术片,它在音乐的处置上作了超前创新的探索,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与时乐濛合作)、《桂花开放幸福来》、《岩口滴水》和《马铃响来玉鸟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其中《岩口滴水》曾在维也纳第7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抒情歌曲三等奖,并被选入中国的声乐教材。他的创作有200余首,素材都是来自火热的战斗生活,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至今不衰。1968年8月逝世,终年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