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中 1944年2月出生,湖南衡东人。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人物生平
知名楚辞研究专家。专著《屈骚与宋代爱国文学》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创新之作。
有三大创新成果,两大著名论点。
主要成就
三大创新成果
(一)首次以辩证的观点系统论述屈骚爱国思想的来龙去脉;提出先秦时期爱国思想两种模式:以孔子为代表的“去国爱国”模式和以屈原为代表的“居国爱国”模式。这也是思想理论界第一次提出和论述孔子的爱国思想。这一论述将中国爱国思想的形成年代推前了两百年左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近代,两种爱国模式分别以孙中山和毛泽东为代表。
(二)首次将屈骚与宋代爱国文学联系,予以认真梳理,填补了文学史论的学术空白。
(三)提出屈原后半生经历了“被疏、被放、被迁”三个阶段的观点,从而解释了屈原最后移居汨罗的原因:被迁。
两大著名论点
关于两种爱国模式的观点和关于湖湘文化“蛮”的特质的观点。关于两种爱国模式的观点引起了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中国妇女报社、中共党史学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协会、中央党校党建部、《邓小平理论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等许多新闻单位和学术团体的注意,认为其主题明确,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论述独到,具有较高的理论前瞻性和指导、参考价值,给以优秀作品特等奖或一等奖的评价。
评语
“具有很高的科学理论价值及指导意义,并在认识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具有新发现、新思维、新观点,取得了革新性的结论和重大发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准。”获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评为1999-2008十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荣誉称号;现已载入全国育人用人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大型文献《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成果总揽》。
出版著作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华颂歌·盛世中华优秀专家人才名人大典》授予其“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在省内,或者说,具有湖南省籍的人,则对湖湘文化“蛮”的特质的观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成为关于湖湘文化的著名论点,收入《湖南新时期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荟萃》,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并被应用于对湖湘人物的文化精神分析中。
本世纪初,从治学转而治诗,积数十年之功力,从高端切入,成为旧体诗人。其创作坚持“诗史”传统,努力向古代诗歌汲取营养,强调“意”在诗中的主导作用。
作品以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中的重大题材为主,诸如改革开放、两岸关系、神舟航天等在其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其诗平仄合韵,融会古今,精用事典,意境悠远,诗风平实,雅俗共赏。
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作品评比2005年二等奖和2006年、2008年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年诗词格言精品集》一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年诗词格言精品集》特等奖,世界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届(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金飞鹰奖”终身成就荣誉称号,入选《世界民间文艺家大辞典·中国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