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敏敏,1973年出生于江西省上高县,神经生物学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教授,
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特聘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90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
1995年—1997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毕业并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1997年—2000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并获得神经学博士学位。
2000年—2004年,在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Duk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200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5年—2010年,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2013年,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013年,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2018年3月,兼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所长。
2023年1月,获得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8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罗敏敏揭示哺乳动物调节性神经系统如何表征奖惩信号并调节奖惩相关行为,提出中脑五羟色胺神经元编码“有益性”的理论,及内侧缰核乙酰胆碱神经元促进恐惧记忆消退的新观点,并发现了神经递质共释放、GABAB这一抑制型受体介导兴奋反应等多个新机制,挑战和扩充了多个有关神经传递的传统理论。在感觉系统方向,发现了嗅觉检测CO2的分子及神经环路机制,揭示了嗅觉信息在嗅球及嗅皮层处理的多个生理特点及环路机制。
2024年9月12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团队在Neuron上发表题为A brainstem circuit amplifies aver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被Nature杂志遴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该研究表明,位于脑干的脚间核(Interpeduncular nucleus,IPN)-未定核(Nucleus incertus, NI)环路是大脑中对厌恶反应的放大器(Amplifier),这一发现为情感障碍治疗及阿片类药物复吸预防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人才培养
2016年7月,李毅在罗敏敏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中缝背核不同类型神经元在奖赏相关行为中活性的研究”,并被评为2015学年至2017学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罗敏敏个头中等、皮肤黝黑、头发稀短,喜欢穿牛仔裤,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中华读书报》评)
“罗(敏敏)老师是跨学科型的人才,这一点很少见。”(时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王晓东评)
罗敏敏在感觉信号处理、情绪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编码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