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钱
戏曲
《罗汉钱》是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在1952年创作的现代戏,改编自赵树理的小说《登记》,反映了社会变革中的乡村生活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由宗华、文牧、幸之执笔。丁是娥、解洪元、石筱英、邵滨孙和筱爱琴五位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后拍摄了电影版,并为全国剧种争相移植。
沪剧剧目
剧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家庄青年李小晚和张艾艾相恋,互赠罗汉钱和小方戒为爱情表记。
他们的自由恋爱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长的反对。艾艾的母亲小飞娥发现女儿藏有罗汉钱,回忆起自己20年前与保安相爱,被父母逼迫嫁给张木匠的辛酸往事。她为了避免女儿遭到人们指责,在媒婆五婶撮合下与张木匠同去东王庄王老太家相亲。
不料听到五婶与王老太在背后议论她的冷言恶语,小飞娥愤而离去回家,又经艾艾女友燕燕劝说,乃与张木匠商定,将艾艾许配小晚。
演出历史
根据赵树理的短篇小说《登记》创作。上海市文化局戏曲改进处创作研究室集体改编,宗华、文牧、幸之执笔,导演张骏祥,助理导演蓝流,作曲董源刘如曾,舞台设计张坚安,主要演员丁是娥筱爱琴、邵滨孙、解洪元、石筱英。
上海沪剧团1952年10月17日首演于北京市北京剧场,是华东区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剧目之一。
该剧在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中获剧本奖、演出奖,演小飞娥、五婶的丁是娥、石筱英获演员一等奖,饰演张木匠、艾艾的解洪元、筱爱琴获演员二等奖,邵滨孙获奖状。剧本发表于1952年《剧本》,1959年收入《戏曲选》第二卷。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导演顾而已。
上海沪剧团演出之前,红旗沪剧团曾根据同一原著改编演出《罗汉钱》。编导蓝天蔚、姚士良,主要演员周素君、张云珍、吴瑜、孟俊泉、赵佩华、吴莲芳、陆莲宝、张金德等。
1951年11月首演于浦东义乐大戏院。后勤艺沪剧团用红旗沪剧团本演出,导演穆尼,主演杨飞飞丁国斌赵春芳、赵燕华、顾秀玲等,1952年6月演出于丽都大戏院。
复排传承版
2023年8月,全新的传承版《罗汉钱》在上海沪剧院排练,以此剧庆祝上海沪剧院成立70周年、纪念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诞辰100周年。
2023年9月8日、9日,《罗汉钱》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亮相庆祝上海沪剧院。此次复排由沈刚担任导演,著名沪剧演员程臻、吴争光、洪立勇、钱思剑,优秀青年演员朱麟飞、钱莹、朱君尧、洪豆豆等,以及沪语训练营的小演员潘子轩共同传承与演绎。
越剧剧目
剧目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江南农村青年李小晚和张艾艾相恋,互赠罗汉钱和小方戒为爱情表记,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长等人的反对。
艾艾母亲小飞娥发现女儿所藏之罗汉钱,回忆起20年前自己与恋人保安相爱,后来被父母拆散强迫嫁给张木匠的经历,恐女儿日后蹈娘覆辙,于是拒绝了媒婆的说亲。村里另一对男女青年小进与燕燕也在相恋,在旧习惯势力包围中,他们为争取婚姻自由相互支持。燕燕主动上门对小飞娥为艾艾“说媒”,经劝说同意将艾艾许配给小晚,但因村长阻挠而未办成婚姻登记。
两个月后,《婚姻法》颁布,两对恋人终于圆满结合。
该剧在“回忆”、“相亲”、“燕燕说媒”等场中,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小飞娥的内心痛苦和复杂的思想变化。剧中安排了闹龙灯的场面,充满乡土气息。
演出历史
1952年底,浙江越剧团艺术研究室集体讨论由佘惠民执笔据同名沪剧本移植。
1953年春节,浙江越剧团二队首次以男女合演形式公演于杭州胜利剧院,连满41场。导演王瑗,技导沈传锟,作曲周大风卢炳容,舞美设计裘云飞。王媛饰艾艾,寿卫生饰李小晚,王爱勤饰燕燕,何贤芬饰小进,吴剑芳饰小飞娥,田成效饰张木匠,姚水娟饰五婶,方海如饰村长。
此剧初次以同调异腔方法解决男女同台演唱,自此开始建立男腔。乐队增加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王媛演唱的“十五月亮滚滚圆”唱段广为流传,后又上演近百场,并于1955年5至6月赴上海大众剧场演出,越剧男女合演反响强烈。
评剧剧目
剧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张家庄青年李小晚和张艾艾相恋,互赠罗汉钱和小方戒为爱情表记。他们的自由恋爱遭到有封建思想的村长的反对。艾艾的母亲小飞娥发现女儿藏有罗汉钱,回忆起自己20年前与保安相爱,被父母逼迫嫁给张木匠的辛酸往事。她为了避免女儿遭到人们指责,在媒婆五婶撮合下与张木匠同去东王庄王老太家相亲。不料听到五婶与王老太在背后议论她的冷言恶语,小飞娥愤而离去回家,又经艾艾女友燕燕劝说,乃与张木匠商定,将艾艾许配小晚。
演出历史
移植于沪剧剧目,由吴坚、席宝坤、小白玉霜喜彩莲、赵戈风集体移植,赵戈风执笔。首演:喜彩莲、六岁红、纪月亭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0 11:23
目录
概述
沪剧剧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