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
四川省德阳市辖区
罗江区,隶属于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边缘,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靠绵阳市安州区,北邻绵阳市涪城区,总面积447.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罗江区辖7个镇。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常住人口20.8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罗江历史悠久,自古为出入蜀都之要冲,古蜀国开明王朝于此置孱邑屯丁以镇。
战国
周慎王五年(前316年年),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灭蜀后,置蜀郡,设县十九,改孱邑为孱亭,隶属梓潼县(今绵阳市境年)。
西汉、东汉
为涪县(今绵阳市年)之孱亭。
西晋
永宁元年(301年),巴氐人李特引关陇六郡流民以赤祖(略坪年)、孱亭(万安年)为根据地,置北、东二营,占绵竹夺广汉,进取成都,自称益州牧。
太安二年(303年),李特死,李特之子李雄退保北东老营,次年攻入成都称王,改元建兴(304年),移梓潼水尾万安县于立国之基的孱亭,为罗江置县之始。
东晋
置万安县,治今罗江,属梁州梓潼郡。
南朝宋
属益州梓潼郡。
南朝梁
改南齐万安县为孱亭县,治今罗江,属潼州巴西梓潼郡(双头郡年)。
西魏
复改孱亭县为万安县,又置万安郡,郡治今罗江,属潼州,隋属金山郡。
开皇二年(583年),罢万安郡,仍置万安县。
初,仍置万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县为罗江县,县城治地东移纹江岸,隶属剑南道绵州巴西郡。
此后1000多年,罗江区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黄鹿一带。
洪武六年(1373年),省罗江县入绵州。
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
明末清初,四川80年战乱不休,罗江“生民凋敝,邑几为墟”。
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县并入德阳县,隶属绵州直隶州。
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涪江大水绵州城毁,四川总督阿尔泰奏裁罗江,徙州治于罗江县治。
嘉庆六年(1801年),又复置罗江县,还州治于绵州旧治(今绵阳市)。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罗江县属西川道,管辖范围沿袭清代,无甚变动。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四川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置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隶属之。
1959年,撤销罗江县,其绝大部分乡镇并入德阳县,其余并入绵阳县、安县,通属绵阳专区。
1983年,设立地级德阳市,隶属之。
1984年,撤销德阳县,设立德阳市市中区。
1996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县和德阳市旌阳区。
2017年8月2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德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同意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罗江县辖15个乡镇:罗江镇、万安乡、蟠龙乡、御营乡、文星乡、鄢家乡、新盛乡、回龙乡、金山乡、大井乡、慧觉乡、河清乡、宝林乡、略坪乡、白马关乡,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1952年,从万安镇分置万安乡;从蟠龙乡分置通江乡;从金山乡分置马驰乡和狮子乡。
1959年,河清乡、宝林乡划给安县管辖。
1996年,罗江县辖10个镇(罗江镇、略坪镇、金山镇、鄢家镇、蟠龙镇、德安镇、新盛镇、慧觉镇、御营镇、文星镇),4个乡(大井乡、广福乡、回龙乡、白马关乡),县政府驻罗江镇。
1997年,由罗江镇析置为罗江镇与万安乡。
2000年,罗江县辖14个乡镇:罗江镇、鄢家镇、金山镇、略坪镇、御营镇、慧觉镇、文星镇、新盛镇、蟠龙镇、德安镇、回龙镇、大井镇、广富镇、白马关镇、万安乡。
2006年,将万安乡并入罗江镇,罗江镇更名为万安镇。将大井镇并入金山镇。将广富镇并入略坪镇。将回龙镇并入鄢家镇。将德安镇并入新盛镇。文星镇更名为调元镇。调整后,罗江县辖10个镇:万安镇、鄢家镇、金山镇、略坪镇、御营镇、慧觉镇、调元镇、新盛镇、蟠龙镇、白马关镇。
2019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万安镇和御营镇合并,称名万安镇;金山镇和慧觉镇合并,称名金山镇;白马关镇和蟠龙镇合并,称名白马关镇。调整改革后,全区辖万安、金山、鄢家、新盛、略坪、调元、白马关7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罗江区辖7个镇。罗江区人民政府驻万安镇景乐北路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江区地处成都平原东北边沿丘区,为成都平原东北部生态屏障。介于中国重装基地德阳市区与国家科技城绵阳之间,境域东靠绵阳市涪城区新皂镇、吴家镇、杨家镇和中江县黄鹿镇,南邻中江县黄鹿镇和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西界绵竹市什地、富新镇和旌阳区柏隆镇,北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塔水镇和涪城区永兴镇。辖区东西长35千米,南北宽25千米,介于北纬31°12′08″—31°26′37″,东经104°19′15″—104°42′33″之间,总面积447.88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罗江区地处四川台陷西部成都断陷平原东北部边沿,为龙泉山脉构造带山前坳陷沉积位,除部分覆盖于第四纪地层外,多为侏罗系—白垩系内陆河湖相砂泥岩红层布区。因晋宁运动由地槽演变为扬子地台,震旦纪三叠纪为扬子地台型沉积建造,印支运动因褶皱上升成陆,燕山期为侏罗纪白垩纪陆相沉积,最后经喜马拉雅山运动形成今地质构造系陆,挽近期新构造运动的间隙性升降特征。境内地质属南北向构造形迹的有白马关背斜及王家大山、罗真观、白马关、七里桥、云龙寺断层等,属东北向构造形迹的有拦河堰背斜及金山铺—观向太背斜,属西北向构造形迹的有合兴场、回龙场背斜及凉水井向斜,回龙场、桐子湾断层等。
地形地貌
罗江区属丘陵地貌,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最高点位于县城西南部白马关镇天台山毛耳顶,海拔727米;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新盛镇乌鱼桥沟谷,海拔477米,相对高差250米。境域大部地区海拔为500—580米,相对高差一般为30—50米。
气候特征
罗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属浅丘地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光能潜力大。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干暖少霜雪,春旱温高不稳定,夏无酷暑多雨日,秋来多雨降温快。”历史年平均气温为16.1℃,1月最低5℃,7月最高25.7℃;历史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051.7小时;历史无霜期在270天以上;年平均风速1.8米/秒,大风日数年平均为0.8个,主要集中在3—6月,风向以东北风居多,频率为13%;空气湿度年平均为81%;历史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22.9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每年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1%,10月—4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9%。
水系水文
罗江区地处沱江水系与嘉陵江水系分水岭、龙泉山山脉北端沉坳处,除西部与绵竹、旌阳界河一绵远河属沱江水系外,其余河流均属嘉陵江水系。河流大多发源于西北龙门山东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主要河流有㵽水河、泞水河、黄水河、凯江(纹江)和绵远河,总流程99.9千米,曾有“水乡”之称。境域属都江堰灌区,有人民渠五期、六期、七期干渠长135千米及配套渠系,控灌面积达4948.1公顷。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罗江区境内溪流纵横,水系发达,有灌溉之利,少发电之力。河流主要有罗纹江上游的㵽水河、泞水河、黄水河、绵远河(沱江水系)等。湖泊主要有幸福水库、罗家湾水库和彭家坝水库。人工水渠人民渠六期在西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从广福、金山流过,人民渠七期在西部和南部,分别从广富、略坪、白马关、蟠龙等乡镇境内流过。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末,罗江区耕地面积1.90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69万公顷,林地面积0.72万公顷。
植物资源
罗江区境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在德阳市内仅次于什邡与绵竹。植物种类数千种,其中,古树名木及历史久远的有古柏、银杏、黄角树、皂角、黄连木、楝树、红豆树、构树、鸡爪枣、棬子、慈竹、紫荆、铁树、马桑、茱萸、火棘及上亿年历史的蕨类植物梳子草等。
罗江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境内森林植物种类有28科59种。优势树种主要是:马尾松、扁柏、杉树、香樟、板栗、桉树、梧桐、榕树、竹子等。森林多成孤岛状分布于某些岗丘上。鹿头山、帽儿山是罗江的主要林区,主要是以马尾松为主体的竹针混交林和松、杉、柏、栎等成片纯林。值得一提的是除庞统祠古柏林外,罗江境内有两株极具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的古树。一株是生长于万佛寺的古银杏树,此树高33米,围径13米,为汉代所植;另一株是曹家堰处的大榕树,需12人合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动物资源
罗江区境内陆生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蛇;两栖类林蛙、青蛙、蟾蜍;鸟类喜鹊、斑鸠、麻雀、燕、乌鸦、画眉、翠鸟、白头翁、布谷鸟、白鹭、山鸡、啄木鸟、猫头鹰;哺乳类有草兔、獾、狸、大灵猫等。白马关镇境内的大霍山,有猴面鹰、猕猴出现。
矿产资源
罗江区境内矿产资源相对缺乏,主要是砂岩矿、建筑用砂矿、页岩矿、膨润土矿。其中又以页岩矿居多,主要分布在全区东北部、西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砂岩矿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全区南部;建筑用砂矿主要分布全区西部和西北部;膨润土矿分布在全区西北部。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罗江区常住总人口21.2万人,其中:万安镇5.5万人,鄢家镇2.5万人,金山镇3.3万人,略坪镇2.3万人,御营镇1万人,慧觉镇0.8万人,调元镇1万人,新盛镇2.5万人,蟠龙镇0.9万人,白马关镇1.1万人。
截至2015年末,罗江区总人口为25.1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2.1万人,城镇人口9.23万人(县城人口为6万人),乡村人口12.87万人,城镇化率41.76%。
截至2018年5月,罗江区总人口2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8.63万人,农村居民16.3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罗江区常住人口20.9088万人。
截至2021年末,罗江区户籍人口24.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5万人;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1.7‰。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户籍人口23.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1万人;人口出生率4.2‰,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长率-3.1‰。年末常住人口20.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1.42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54.93%,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1年,罗江区地区生产总值(GDP)160.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7.3:53.8:28.9调整为15.6:54.7:29.7。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572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
2022年,罗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0。三次产业占比为15.6:54.8:29.6,一、二、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5%、53.4%和30.1%,分别拉动GDP增长0.6、2.2和1.2个百分点。
2023年,罗江区地区生产总值(GDP)8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7.5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56.6亿元,增长7.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50.2%和37.9%,分别拉动GDP增长0.7、3.0、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5.5:54.8:29.7调整为15.1:53.7:31.2。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6849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罗江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2.5%,技改投资下降29.4%,民间投资下降2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2.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9%。
财税收支
2023年,罗江区实现财政总收入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地方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支出3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区税收收入总额7.4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
人民生活
2023年,罗江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23元,增长4.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38元,下降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9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54元,增长6.7%。
第一产业
2023年,罗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总产值23.4亿元,增长2.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1.4%;畜牧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5.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6.3%。
2023年,罗江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0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8万公顷,增长0.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1万公顷,下降2.8%。经济作物中,油菜播种面积1.53万公顷,下降5.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51万公顷,增长2.6%;中草药材播种面积0.08万亩。
2023年,罗江区粮食总产量13.8万吨,比上年增长2.4%。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5.1%,大春粮食产量增长2.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4.85万吨,下降5.0%;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7.8万吨,增长3.2%;园林水果产量6.19万吨,增长8.8%。
2023年,罗江区生猪出栏40.2万头,比上年增长1.0%;牛出栏0.34万头,下降0.6%;羊出栏0.8万只,下降1.1%;家禽出栏567.02万只,增长1.5%。猪肉产量2.99万吨,增长0.3%;牛肉产量0.05万吨,增长1.1%;羊肉产量0.01万吨,下降0.9%,禽肉产量0.99万吨,增长0.2%。
2023年,罗江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1%。
第二产业
工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162户,比上年减少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营业收入438.1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利润总额14.68亿元,增长66.1%;利税总额20.34亿元,增长30.2%。
建筑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本地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9户。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4亿元,比上年下降0.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罗江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5亿元,增长1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87亿元,增长8.2%。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2.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13.9亿元,增长13.6%。
对外经济
2023年,罗江区进出口总额12.88亿元,比上年增长62.1%。其中,全年出口额12.53亿元,增长329.1%;全年进口总额0.34亿元,下降93.2%。
房地产业
2023年,罗江区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商品房销售面积24.7万平方米,下降11.3%。
邮电通信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固定电话用户4.6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9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33部/百人,互联网宽带接人用户数12.93万户,年末光缆总长度1.68万皮长千米。
旅游业
2023年,罗江区接待游客47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实现旅游收人37.28亿元,增长23%。境内A级景区2个,A级景区旅游人数132.54万人次。
金融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56.1亿元,比年初增长14.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4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2.61亿元,较年初增加8922万元,增长2.81%。
交通运输
综述
罗江区位于成渝经济圈和成德绵经济带核心地段,属于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级都市圈,都市圈内通勤时间小于半小时。南距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21千米,省会成都72千米;北邻中国科技城绵阳19千米;距川西北最大生产资料交易仓储集散区——皂角铺·梅家沟综合物流园仅15分钟车程。
公路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有2条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公路、S1成绵高速)、1条国道(G108线)、3条省道(S419线、S108线、S211线)和24条县道,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5.295千米。罗江区域公路网密度为201千米/百平方千米,人均公路里程为38千米/万人。国省干线公路95.593千米,占总里程的10.5%,农村公路773.702千米,占总里程的85.5%。全区等级以上公路里程905.295千米,占总里程的100%。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17.16千米,三级公路72.791千米,四级公路715.344千米。100%的镇和100%的村通水泥路(油路),通公路村数62个。
成绵高速公路(京昆高速)、成绵高速公路复线、108国道、旌江、天星两条快速干线、成都第三绕城高速等交通大动脉横贯全境。
铁路
宝成铁路西成高速铁路均在罗江设有站点。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营运车辆数570辆,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12辆,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94.07万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10.6%,年末公交车路数3路,年末出租汽车数42辆,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电(汽)车量1.5辆万人。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23年,罗江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95家,完成率104.39%。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完成35家,完成率102.94%。育瞪羚企业1家;新备案种子企业8家,完成率267.78%。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完成2.64亿元,完成率132.00%。组织申报中央和省、市级科技项目18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9所。其中,幼儿园27所(公办园3所、乡镇小学附属园11所、民办园13所),小学16所(城区3所、乡镇13所),中学8所(城区3所、乡镇5所),特教中心1所(设于新盛小学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德阳中艺科技职业学校、罗江职高),高等院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
2023年,罗江区公办学校教职员工1470人,其中研究生学历40人,本科学历1099人,专科及以下331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书量71.614千册。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博物馆、展览馆2个,剧场、影剧院2个。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7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单采血浆站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个,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7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72个。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850张。其中,各类医院990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0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0张。023年末,罗江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95人。其中,医院738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58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99人。
2023年,罗江区登记结婚2218人,婚前医学检查2150人,男性1075人,女性1075人,婚检率为96.93%。其中,共检出生殖系统疾病人数54人(其中男性6人,女性48人);建议暂缓结婚29人;建议不宜生育0人。检出HIV感染2人(其中男性1人,女性1人)。检出梅毒感染27人(其中男性9人,女性18人)。检出乙肝病毒携带112人,乙肝患者4人。
2023年,罗江区孕前优生检查2000人、任务完成率10%。着力扩面提质,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18%;辖区活产数为890人,产妇数881人,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100%。户籍孕产妇死亡0例,孕产妇死亡率0。
2023年,罗江区7岁以下儿童9800人,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9480人,管理率为96.73%;辖区3岁以下儿童3611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为3431人,管理率为95.02%。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12‰、1.12‰、2.25‰死亡率。
社会保障
2023年,罗江区城镇新增就业269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9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32人。
2023年,罗江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63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2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2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10.38万。为4251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1-4级残疾人、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落实代缴资金38.758万元。
2023年,罗江区继续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涉及24040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稳步有序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33元。
2023年,罗江区制发社会保障卡24.77万张,“一卡”兼容人社领域、就医购药、文化体验等多种民生卡应用功能。深化社保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社保业务综窗、业务网办、跨区办理,更新梳理下延社保业务28项,全覆盖开展区级社保经办机构、基层镇村(社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经办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罗江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0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01万人。
2023年,罗江区医疗救助资助参保10925人、248.59万元,其中,特困1247人、43.65万元;低保3942人、103.47万元;防止返贫监测对象70人、2.36万元;已稳定脱贫人口5629人、98.51万元;孤儿17人、0.6万元。医疗救助14288人次、702.36万元,其中特困2128人次、196.4万元;低保11974人次、462.44万元;防止返贫监测对象37人次、1.75万元;低保边缘家庭成员52人次、21.6万元;因病致贫重病患者97人次、20.17万元。
截至2023年末,罗江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7858人。其中,城镇1899人,农村5929人。年末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407人,其中:城镇57人,农村1350人。年末临时救助累计342人次。年末拥有社会福利院12个,床位1289张。其中,敬老院7个,床位834张。
环境保护
2022年,罗江区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下降3.3%;PM10平均浓度57.3微克/立方米,下降2.2%,优良天数208,优良率77.8%,下降9.6%(其中,轻度污染68天,中度污染11天,重度污染2天)。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罗江区以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历史。罗江是先作为江河名而见于晋代,作为县名则始于唐朝。据宋《方舆胜览》:“罗江,两水相蹙成罗纹,县因以为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罗江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已划定。除上述28处文物保护单位外,罗江共公布了8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从类型来看,罗江区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3处、古墓葬40处、古建筑41处、石窟寺及石刻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处,类型较多,其中又以古墓葬、古建筑居多。从分布特征来看,罗江的文物古迹在全域各个乡镇都有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即县城和白马关周边以及调元镇方向。
庞统祠墓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汉靖侯祠,位于白马关乡鹿头山上,是安葬和纪念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他与诸葛亮齐名,有“伏龙风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誉。刘备取益州,拜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庞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辅佐刘备,累建战功。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攻打刘璋,在进攻雒城(今广汉市)时不幸被流矢所中而殁于军中,年仅36岁。刘备夺取益州后,称帝成都,追封庞统为“关内侯”,谥靖侯。并在安葬庞统的地方建祠祭祀。
庞统的事迹被人们推崇。自刘备为庞统建祠后,历经兴衰变故,庞统祠墓仍未废灭。现存祠墓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在王屏藩乱蜀时摧毁的祠墓原基础上重建的,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次培修、增建。长期以来,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文人学士常来此凭吊忠魂。宋代诗人陆游《鹿头山过庞士元墓》写道:“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亲王允礼“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检诸省驻防及绿营兵”,经川人藏,秋至罗江白马关,题“忠义豪然”匾,撰“人杰不可以成败论;赤忠须得于是非明”联。庞统祠建筑以石材为主,古朴典雅,庄重肃穆,是研究三国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庞统祠墓周围古柏掩映,远望苍翠葱郁,据测,祠内所存两株古柏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祠墓建筑别致,建筑面积八百多平方米,石墙、石柱、石地板、石门窗、石走廊,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祠内现存文物丰富,古人题吟题联刻于石碑、石柱之上,今人题吟题联装裱成轴。碑亭中,“退押减租碑记”,记述清代嘉庆年间祠内住持退还原所加租压之事,为全国寺庙所未有者。
奎星阁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阁位于罗江县城南街,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罗江县令杨周冕为倡本县文运,聘请李调元之父李化楠主持修建。嘉庆二十年(1815年)作过培修,1985年罗江镇人民政府再次进行了全面维修。1996年罗江复县后,重塑“文星、奎神”于奎星阁,维修南街,并形成以奎星阁为中心的清代商业步行街。此阁造型别致,四面独立,为方阵塔式。占地面积约为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总高20米,连底共五层,每层每边依次逐渐缩小0.5米,错落有致。阁高24.96米,宽15米,二楼塑魁星,分层悬以匾额。屋顶为八椤脊拱,宝顶用珠砂、绿玉、景泰蓝等彩釉瓷坛瓷瓶叠压而成,且铁链四面牵引,脊椤用青色脊筒瓦砌成,脊角高翘,兽头口含铜铃,全阁为木结构,外饰朱漆,画栋雕梁,十分华丽,每当风起,铃响清脆悦耳,被誉为“川西名阁”。奎星阁一直以来都是罗江县城一座标志性建筑。
万佛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寺位于白马关镇大霍山中,初为唐天宝年问道人罗公远修道成仙之地。宋初道人罗贵在此隐居修道而建道观,名罗真观。宋、元、明代曾几度兴废。现存寺院为清康熙年间重建。万佛寺依山而建,取山势,分六重,逐渐升高。第一重为石牌坊,上刻“雾禅胜境”四字,整座牌坊壮观雄伟、雕刻精细。第二重是正山门,为八字形。第三重为文武殿,重檐歇山式屋顶。第四重为接引佛殿。第五重为观音殿,内供观音。第六重塔林,即和尚冢。万佛寺整寺院宽敞明亮,每殿东西两侧均有厢房连接。万佛寺占地七十多亩,其中寺庙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寺内珍藏佛经两部:大正藏与中华大藏经。有罗汉碑、李调元诗碑、天机和尚碑、性平和尚碑、见悟和尚碑等碑刻十一通。有明、清名家书写匾额两个。其它文物有:石狮、唐代石佛、铁狮、雕香炉、石塔等。寺内生长有一株银杏树,围圆12米,高32米,中空,可安放一圆桌,坐十余人。寺院山门前及七佛殿南外山墙及三圣殿前均有明清修庙碑及诗碑,尤以李调元诗碑最为有名。
景乐宫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乐宫位于罗江城东外玉京山(玉京山是罗江最早的宗教活动场所),此地有罗江八景之一的“景乐梵钟”,是罗江境内现存的重要道教遗存。景乐宫始建于唐武后神龙年间(705年),原名宝明寺或真明寺,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重建,更名景乐寺,时毁时兴,唐宋期间,玉京山都为佛教活动场所,唐玄宗因“安史之乱”幸蜀曾居于此。
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瘟疫等,四川人口大减,景乐宫亦破败不堪。乾隆八年(1743年),道士谭至正雕川主石龛像于西南是崖,重修宫观。乾隆十年(1745年),邑人建东山书院于玉京山景乐宫侧。后有善操古琴的道士刘虚静主持道务,与名士李调元交游,常在此抚琴谈心,有诗载《红梅唱和集》及《雨村诗话》。由于谭至正、刘虚静等道士的经营与努力,景乐宫形成现有格局与规模。根据清代出土文物显示,明代此地已更名为“玉京山景乐宫”,由此可见,在明代,玉京山已经易释为道。民国十年(1921年),罗江县公署开办道教分会于玉京山景乐宫。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三千多山东学生流亡入川,在绵阳设立国立第六中学,设第四分校于罗江,并在景乐宫设教学点。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玉京山修建了一底教学楼,恢复罗江县立初级中学校,并将景乐宫整修作为校舍。
新中国成立后,罗江中学迁往今地,玉京山景乐宫改为纹江民办中学。1964年,纹江中学迁东街,景乐宫成为中国第二物探大队队部。1988年,为纪念李调元,拟建景乐宫作为纪念馆,遂将二物探大队部迁于西山。1996年罗江复县后,至2000年前后修缮了景乐宫,并将景乐宫改名为李调元纪念馆,2000年历时两年在景乐宫西山下修建了高20.8米“文峰函海”罗江四李大型石刻雕塑,2001年李调元纪念馆正式开放。景乐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0.87公顷,其中建筑面积1231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三进四合院布局,依次为过厅、浩然堂、三清殿、左右厢房和角房。左右厢房为20世纪90年代重修。前殿、中殿、后殿及厢房保存基本完好。
陕西馆谢氏宅(五世同堂大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陕西馆谢氏宅坐北向南,石木结构,为典型清代特色院落。在清朝同治年间,作为乡贤士绅懂生活会过日子的褒奖,这个院子被皇帝授匾“五世同堂”,占地面积约3500平米,为“寿民”谢华元所建。谢氏在罗江从事调味品加工,五代都没有分过家,最鼎盛时,每天在正屋吃饭的谢氏家人就有4桌,每桌10余人。在20世纪50年代,谢家后人曾做过一次加固,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同治帝赐予的“五世同堂”匾被毁掉,由于年代久远,谢家大院现仅存大门、中堂屋、上堂屋、东西厢房,有大大小小的房屋约40间。解放后被收归国有,文革期间遭破坏。现今大门上还有“文革”时用油漆所书“四新大院”,“红旗街44号”等文字。中堂屋面阔6间约23.1米,进深四间约11米。陕西馆谢氏宅因谢氏入川,五代不分家,故名五世同堂,其对研究罗江民俗、市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何氏宅(何家大院)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氏宅为清末罗江大姓何氏宅院(民国时期,罗江城住着何、毛、杜、高四大家族),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860平方米。大院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编泥墙与小青瓦,古朴典雅,形制完整,现存前院、后院级前厅、后厅,前院有古榕树两株,后院有古桂树一株,距今约有300多年。何家先世为陕西人,大约清代中叶入川,以贩盐获利。到了清代后期,何家富甲一方,开始营建豪华的屋宇。由于家底殷实,何家重视对子弟的培养。对四川水利建设颇多贡献,曾经两任四川省建设厅长的何北衡,就是其中的代表。建国后,何家大院被充作公产,由人民政府管理。随后曾先后在此作为学校、万安镇政府办公地。
宝镜寺
宝镜寺位于新盛镇宝镜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年间和民国年间曾大规模翻修。为复合式四合院布局,总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现存山门(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抬梁的编泥上有墨绘花、鸟、鱼、虫、壁画11幅;东、西两壁上有彩绘壁画45幅,其内容有《西游记》、《济公传》和其他佛经故事。此壁画人物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线条细腻、柔和,属民间年画艺术风格,全国少见,堪称壁画之佳品。
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鄢家镇灯盏村,坐西南向东北,为唐代摩崖造像。高2.28米,宽3.36米,距地表1.5米,横向排列两大龛,共计佛像600余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诗歌节
中国罗江诗歌节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社、中共德阳市委宣传部、中共罗江区委、罗江区人民政府创立于2006年3月。定为每两年一届,时间为逢双年的国历3月中下旬。
2006中国罗江诗歌节历时4天,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峰、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诗刊》杂志社主编叶延滨、《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以及国内著名诗人、作家、表演艺术家苏叔阳、牛汉、舒婷、白航、瞿弦和等100余人出席。期间,举办了诗歌节开幕式暨诗歌朗诵音乐会、诗歌朗诵比赛、“诗歌的现实关注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相约罗江”诗人座谈会、中国罗江诗歌博物馆签字仪式、“印象罗江”诗歌创作采风等系列活动。
2008中国罗江诗歌节以“诗意新农村”位主题。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川省政府、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等的领导及海内外著名诗人200多人出席。期间,举办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比赛、“影子”专场演出、中国·罗江现代诗歌博物馆落成典礼、作家诗人论坛、“诗意新农村”创作采风等活动。
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继2006年、2008年后罗江区举办的第三届诗歌节。开幕式上还对首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进行了颁奖。代表罗江参加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的杨俊富与其余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诗人分获殊荣。
“诗意古道·美丽罗江”2013中国·罗江诗歌节于2013年3月18日至20日举行。会上,举行了四川省首届十大青年诗人颁奖。来自四川省内的优秀诗人,其所创作的作品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组委会专家评审的一直认同。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出生1990年,还是在校的大学生,属于典型的新生代诗人。
2015中国罗江诗歌节是第五届诗歌节,于2015年6月17日—18日举行,主题为“记住乡愁美丽罗江”。
鄢家鸽子会
罗江区鄢家镇鸽子会起源于明清时期,一为纪念三国名人“凤雏”庞统,感念信鸽传书避免蜀汉战役失误之功,二为祈祷养鸽驯鸽之福,是川内历史最悠久、主题最鲜明、规模最宏大的鸽子盛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成了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活动。
历史渊源
相传在三国时期,刘备率军攻蜀,到了涪关(今绵阳)与军师庞统兵分两路攻打雒城(今广汉),兵马途经距鹿头山(今白马关)约二十里的鄢家岭上,见前方山势险恶,树竹阴森,荆棘遍地。庞统心疑,怕有伏兵,便在岭上百姓家借得二羽信鸽,并与刘备换白马前行。庞统兵到鹿头关南山坡(落凤坡),果遇蜀将张任伏兵,立时,箭矢如雨,将士遭受两面夹击,蜀兵知刘备贯乘白马,于是倾尽全力射杀,将士尽皆死亡,庞统身中数箭,在咽气之前拔出血箭,写下战况,由信鸽很快将情报传给刘备,刘备及时调整了进攻策略。刘备为感念庞统信鸽传书之功,便赐与养鸽人银两,并封这对信鸽为“凤凰”之美称,而“凤凰”也谐“凤雏”之意,正是庞统的字号。
后来岭上的人们为怀念庞统便家家养鸽,人人爱鸽,把鸽子视为“凤雏”,奉为天神。再后来人们在鄢家岭上修建了“凤凰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凤凰寺”逢会,赶庙会、放信鸽、看大戏、求吉祥、修闲娱乐成了远近闻名的一种时尚。更有神话和传说:一说凡是赶了鸽子会的鸽子不生病、不发瘟;二是无论天旱多久,凡逢鸽子会天就下雨,说是天公挥泪悼“凤雏”。
罗汉寺童子会
罗江区新盛镇(原德安镇)罗汉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罗汉寺住持于寺东百步溪上筑石拱桥名罗汉桥。
嘉庆年间起,罗汉寺信众创办了“三月三童子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这天,来自方圆百里的万余民众手牵孩童来寺中过“童子会”,旨在许愿祈福,求佛赐子。此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且从未中断。
风景名胜
综述
罗江区境内现存有历史、艺术、科研价值的文物点200余处,其中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历史纪念性建筑、古遗址、石窟及石刻30余处,白马关三国蜀汉文化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庞统祠墓为核心,辐射万佛寺、余家奄、李调元故里、奎星阁、宝镜寺、观音岩为骨架的文化旅游网络已基本形成。
主要景点
地方特产
罗江区作为省级文化名城,三国文化重要区域。有着很多著名的特产。
贵妃枣:传为唐天宝年间,玄宗避“安史之乱”、杨贵妃到罗江宝峰寺匿名避难时所携宫女吃枣遗核传入。因其调理元气之功效,罗江才子李调元罢官归乡,尝之赞其味美色鲜,故名。枣色泽鲜亮,汁多香浓,脆甜爽口,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其药用价值高,能健胃养脾,生津润肺,养颜益气,是人体保健之佳品。
罗江花生:罗江花生是四川地方特色休闲食品,其制法独特,已有几十年生产历史。
罗江豆鸡:罗江豆鸡是罗江区的地方特色食品,以黄豆为原材料,经手工传统工艺制成的豆制品。
罗江青椒:罗江青椒又名川椒,为罗江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精选本地深秋采摘的青椒,采用道家和民间配方,加酱油、冰糖、植物油、料酒、花椒等多种佐料,用传统的泡菜坛装入达数月后制而成的。
鄢家香柚:果大形美,色泽鲜艳,肉质色洁如玉,多汁柔软,清甜微酸,果实富含钙、镁、磷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有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用,有降压舒心,祛痰润肺、消食醒酒的功效。
著名人物
李化楠(1713—1769年)
字廷节,号石亭、让斋。清乾隆六年(1741年)中举,乾隆七年(1742年)连捷进士,历官浙江余姚、秀水知县,嗣权平湖,迁沧州、涿州知州,宣化府、天津北路、顺天府北路同知。任上颇有政声,被誉为浙江第一循良,官顺天时乾隆帝嘉其为强项令,卒于官。
李调元(1734—1803年)
字羹堂,号雨村,别号童山、鹤洲、赞庵、卍斋、蠢翁等,清代绵州罗江县云龙坝(今调元镇)人。清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全才大学者。
孟本斋(1895—1928年)
罗江县万安乡孟家梨儿园(今万安镇柏云村)人。早期成都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
叶秉诚(1876—1937年)
名治均,号茂林,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四川保路运动领导人之一、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
谢玉堂(1871—1945年)
字道湘,罗江县略村(今略坪镇)人。著名伤寒病、温病专家。
刘继荣(1871—1946年)
名本仁,罗江县文星乡刘家湖广沟(今调元镇花龙村)人。名中医。本姓赵,过继给刘代瑞为子,改姓刘,名继荣。
王国仁(1922—1961年)
原名黄柏寿,罗江县鄢家乡大圈井(今鄢家镇长堰村)人。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西康省川剧团、四川省实验剧团、四川省川剧学校任演员、导演、教师。拿手戏有《骂相》《告贫》《审百案》《归正楼》《功夫》《碧波红莲》等。
何北衡(1896—1972年)
名恩枢,字以行,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著名爱国实业家。
邓虎章(1901—1983年)
名公著,罗江县城厢(今万安镇)人。社会知名人士。
周亨达(1916—1996年)
号之昱,曾用名刘波等,罗江县白马乡(今白马关镇)人。工程流体力学专家。
黄大明(1914—2004年)
又名黄文澍,罗江县慧觉三井村人。社会知名人士、著名经济学家。
荣誉称号
1999年,罗江区获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县称号。
2002年,获中国金花梨之乡称号。
2004年,获四川省首个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丘陵县、四川省文化先进县称号。
2007年,获全国平安畅通县称号。
2009年,获平安四川先进县称号。
201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2014年,获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称号。
2017年,获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2018年,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县、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区、获全国“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专项激励”试点县、获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称号。
2019年,获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示范县、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首批试点县、全国首批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城、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县、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称号。
2020年,获“中国连续玄武岩纤维生产基地”、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全省唯一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名单、四川省第十一届双拥模范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19日,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2年,获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称号
2023年2月,被表扬为2022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2023年8月29日,入选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的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公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7 14:4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