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井会议
1911年8月4日在资州罗泉井发生的事件
罗泉井会议, 1911年8月4日,四川同盟会会员龙鸣剑联合哥老会首领秦载赓在资州(今资中县)罗泉井召集全川哥老会首领举行秘密会议,商讨议定了组织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的方略决策。这次会议与同年11月27日的鄂军起义诛杀端方,同为辛亥革命中发生在资州的两次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会议概况
1911年5月,清政府不顾川、粤、湘、鄂四省人民的反对,悍然宣布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以出卖给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四省人民为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掀起了保路风潮。在这次保路运动中,四川人民走在最前面,其规模之大,波澜之壮阔、迅猛,大大震惊了清王朝。当时在四川各地,纷纷组织同志会,发动和平请愿和罢市、罢课等斗争,但由于领导运动的立宪党人主张“文明争路”,采取抱着光绪的牌位,“哭诉”、“乞求”的办法,要求清政府收回成命。对他们这种软弱的乞求,清政府根本无动于衷,继续采取高压政策,以致保路运动无法进展。
以此同时,中国人民为改变国家的软弱和贫穷落后,力求推翻清政府,争取民主共和的斗争从未停息过,且不说全国闻名的黄花岗等役,单四川一地,从1905年到1911年间就先后发生过彭县、江油、泸州、江安、成都、宜宾、隆昌、广安、乐山、黔江等地的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广泛的影响,而且以中国同盟会会员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也并没有就此停止活动,他们仍在做积极的准备。保路运动事起,同盟会会员觉得这是个大好时机,于是在同志会中对立宪派人采取了“明同暗斗”的策略,外以保路为名,内行革命之实,联合哥老会,积极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积蓄力量,准备进行推翻清政府的斗争。
历史意义
罗泉井会议是全川武装起义的序幕。对全川起义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的准备起到及时有力的推动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说:“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起义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这虽然是指整个起义过程来说的,但罗泉井会议作为起义的序幕显然是各重要的关键时刻。所以,后来历史学家评论说:罗泉井会议是四川保路运动由同志会的和平请愿发展为同志军武装斗争的转折点,是中国同盟会把保路运动由保皇的改良主义转变为武装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命的第一个具体步骤和重要里程碑。它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和历史功绩是不应低估的,更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9:31
目录
概述
会议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