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村,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下辖自然村,
中国传统村落,位于西山梅岭脚下,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
村落历史
罗田村为唐朝末年广明元年(880年)始祖黄克昌因避战乱,从湖北蕲州罗田迁徙而来,人带地名,故曰罗田村。后有一支明初时迁徙村前黄源溪南1里外,名水南村;村西1里外有唐末刘李两姓所建京台村。三者构成古村群。
2015年,罗田村被评为江西省级贫困村。
2018年,罗田村脱贫摘帽。
地理环境
罗田村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境内,地处亚洲东部低纬度地区,东邻湾里区、永修县,南接高安市,西与奉新县、靖安县接壤,昌铜高速位于其南面,罗田村距南昌市区60公里,距昌北机场30公里,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
罗田村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及多种经营。
罗田村地势东高西低。东有灌边水库,南有野猪岭,东北2公里即为西山梅岭。村落周围有大片可耕作的良田。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罗田村从选址建村之时高度注重结合地形的整体布局,乡土建筑的排布与街巷走势既顺应地势,又合理引导风向、调节村落小气候,精心规划引水渠道、挖水塘、打水井,全村排水系统结合地势布局。
空间布局
罗田村以宗祠为核心,各房系以里甲为单元平行发展,每一甲都有本甲的门头、香火堂、水塘、碾槽、坪场、水井等供一甲之人共同使用的公共设施。各甲之间给排水系统融会贯通、小巷蜿蜒相连,建筑布局与社会体系鲜明对应。聚落以整体的系统性和丰富性使得各个建筑都具有历史文化含义,这一含义超过了单体的简单叠加,体现了宗法制度下完整的聚落单元。
村中主要街道包括前街(长约220米)、横街(长约105米)、后街(长约290米),三者呈“匚”字形布局。主要民居包括世大夫第、“辰晖遥暎”古屋、“星绕瑶枢”古屋、必友家屋、“西岭来青”古屋、“瑞绕南极”古屋、绣花楼等。村西有夏莲院。
罗田村按明朝的里甲制度共分为十甲,每甲都有自己祭祀祖宗之地。现存有六甲香火堂,位于村南侧,它是罗田村六甲村民祭祀祖宗之地,类似的香火堂罗田原有十个。
罗田村前街与横街接壤的地方有一座更楼。
建村智慧
罗田村有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从东到西引村东面湖之水贯穿全村,蓄于水塘,排于水道,泄于稻田,集洗涤、消防、养殖、排污、灌溉等作用于一体。这套下水道系统由主管道、支管道和细管道构成。主管道分布在后街、横街、前街的街道麻石板底下和村前的石板路下面;支管道分布在罗田村的二十多条巷道的麻石路之下;细管道就是各家的房屋里天井的排水管道。这样一套完整的排污水系统呈叶脉状科学地建设而成。即各家的污水和雨水通过天井的细管道流入巷道的支管道中,支管道的水再流入街道的主管道中。阴井,是排污水系统中不可少的重要设施,每幢古屋设有小阴井,巷道里设中型阴井,而街道主下水道设置大型阴井。阴井的水排于水道,泄于稻田,集洗涤、消防、养殖、排污、灌溉等作用于一体。
罗田村古建筑墙体为马头式风火墙。墙体高出屋面,外面看不到屋顶,屋顶由井圈式青砖体所遮掩,两侧的风火墙为马头式。房屋顶面是硬山式和半坡式的组合,因此屋面瓦沟数量由边缘向中心逐渐收缩,交汇处产生合沟,把整个屋面上的雨水引入天井。这种向屋内排水的屋顶结构,是中国传统意识在建筑上的反映,称“四水归聚,财水不外流”。灰瓦盖顶,屋脊上顺放一排灰瓦用于压脊,形成独特的瓦脊状。墙面采用青砖倒、眠、丁砌法,使墙体形成一个个的“斗”状,“斗”内灌土。砌砖灰缝精细而工整,以白石灰为粘合物,墙面形成规则的排列有序的纹理图案。墙转角处以长条麻石立贴砌成以防碰坏,墙体下层一米高左右,以麻石板块错位砌成以防腐烂。
经济社会
人口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罗田村以汉族为主,户籍人口2873人,常住人口2582人。
经济
罗田村主要产业为旅游观光业、农业。
2016年开启扶贫工作后,通过“旅游+扶贫”项目,2018年罗田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万元。
据2020年2月中国传统村落博物馆官网显示,罗田村村集体年收入3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
主要景点
综述
罗田村有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罗田世大夫第,安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处——友山私宅、绣花楼、必友家屋、六甲香火堂。此外还有例如西岭来青宅、瑞绕南极宅、黄天壁故里、黄亮故里、一甲香火堂、辰晖遥暎宅、星绕瑶枢宅等传统风貌建筑。
世大夫第
世大夫第古宅位于石鼻镇罗田村委会罗田自然村内。由罗田富商黄秀文于清乾隆辛巳年(1762年)创建。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构筑精美,高大气派、古朴厚重。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二、建造工艺独特;三、雕刻工艺精湛,内容丰富;四、设计科学的排灌排污工程。
友山私宅
友山私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房子右边是正屋,面积370平方米,左边是侧屋,面积230平方米,加上前院、后院、后花园共占地1500平方米,是罗田村仅次于“世大夫第”的大屋。房屋的原主人为黄兰芳。
绣花楼
绣花楼是一个古旧的农家小院,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原是罗田村地主黄本谦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所建,专供女儿绣花读书。
绣花楼被辟为“民间绣品收藏展”,陈列了许多民间的刺绣工艺品:头巾、帽子、围兜、肚兜、三寸绣花鞋等。
历史文化
传统民俗
“开大炉踩金砖”,起初为一种纯粹的祭祀活动,叩拜祖先、祈祷子孙平安。随着历史变迁和生活状态的变化,罗田村民不断充实着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内容,其演出形式也逐渐多姿多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融祭祀、迎春、祈福、闹元宵为一体,是赣北一带罕见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
“开大炉踩金砖”民俗活动时间为正月初三至十五,其活动共15项,内容为:“暗放兵”和“明放兵”,是礼仪队出行的叫法;“达姓清界”是礼仪队逐户进行送彩,带去新春祝福;“接圣”是白马侯坐仙轿前往下坛福主庙巷口码头迎大圣周文王和武成王到安家村看香火,祈祷福祉;“号船”是一种说唱形式,教育安氏子孙如何为人处事兴盛家风,在娱乐中接受传统风尚的洗礼;“出马脚”是拜年活动;“招财”是安家特有“伐木”民俗;“封炉”、“红炉”就是堆积木柴,在锣鼓声、爆竹声和喝彩声中燃起熊熊烈火,愿景为生活红火、财源旺盛;“拜会”意示着友好邻邦和谐相处;“闹元宵”人们在节日欢乐中度过良宵;“开大炉”和“踩金砖”是民间艺人的绝技表演,开大炉发大财,走红砖碰红运;“犒将”敬酒拜神圣,以示安氏家族厚仁礼重家风;“点兵收兵”鸣锣击鼓,鸣爆喝彩,意示民俗活动结束。
非遗项目
安义唢呐,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清朝初期,清末则为鼎盛时期。随着年代的不断推进和艺人的演绎,唢呐吹奏有了变化和发展:吹奏时可以发出抖音、打音、颤音和装饰音,形式上增添了轮奏、变奏技法;队伍配备除应有的打击乐器外,还增加了一些弦乐器材。
20世纪90年代初,安义唢呐已成为义安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从1990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共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唢呐活动15次,参加全国、省、市组织各种形式的大型活动10次。
1999年,安义县被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之乡”。2015年6月,安义唢呐被江西省文化厅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是在木板的平面上进行的白纹图纹雕刻工艺,按照模孔底面的图纹进行雕刻,全部采用白文雕刻法,雕刻出来的图纹呈“∨”形。用刀利落,且干净无渣,刷上菜油,印模糕点易脱不沾模。
糕点印模的特点为:第一、提高了糕点的生产效率,与手工同样的时间,工率即提高了十倍,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计量的准确高、速度快;第三、外型美观,工艺讲究;第四、图纹精美、寓意深刻。
2015年6月,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被江西省文化厅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人物
族谱家训
罗田黄氏族谱始修于明代前期,后经十五次重修和续修。其中明洪武戊午(1378年)四月,二修族谱;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月,三修族谱;明宏治十七年(1504年)十二月,六修族谱;清康熙庚午(1690年)仲春月,七修族谱;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冬月,八修族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孟冬月,九修族谱;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孟冬月,十一修族谱;清同治十年(1871年)秋月,十二修族谱;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三修族谱;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孟秋月,十四修族谱;1989年十月,十五修族谱。
服装服饰
罗田村居民多喜欢着有绣品的物品,它们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均为人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如衣帽鞋袜、枕帐被褥、巾帕帏帘、装饰佩饰等。这些绣品不仅具有江南刺绣工细、色艳的特点,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用料质朴,用针灵巧,造型贴切实用,图案讲究变化,色彩对比强烈,喜庆气氛浓郁。
物产美食
特色物产
石鼻糯米粉是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的特产,选用优质大米,经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加工而成。邓氏牌糯米粉是石鼻四大地方特色产品之一,具有色白、口感滑爽、细腻等特点,适宜水煮、油炸(煎)等各种吃法。
安义瓦灰鸡是安义县的地方特色品种,其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美味美食
罗田村地方名菜小吃有花椒鸡、盐菜压肉、猪婆缠泥、炒米粉、炒清汤、宗山米粉、普羹、麻仁鸡蛋等。
村中有特色的美食包括米粉、糯米粉、椪柑、瓦灰鸡、珠珞枇杷等。
米粉是江南百姓的传统食品,其中安义米粉选用当地优质稻米,经过浸、滤、煮、榨、晒等一系列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考究细致。其特点是:色泽洁白,柔韧滑爽,风味独特,可煮、可炒、可拌。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交通
公交线路:南昌八一桥(起点站)乘136安义公交,到安义汽运公司(终点站),再转石鼻班车到古村下车即可。
自驾游线路:南昌—昌九高速—新祺周(下高速)—万埠镇—长埠镇—古村群;南昌梅岭收费站—昌铜高速—安义收费站—安义古村群
导览
罗田村占地290多亩,安义古村旅游公司在村口游客集散中心,自驾游的游客可将车停于集散中心的停车场,买票步行数百米即可进入古村游览。
主要游线:黄氏宗祠——太婆樟——西门头——五甲塘——后街民间技艺传承区(织造坊、染坊、绣庄、豆腐坊、灯笼坊、酒坊、竹编坊、米粉作坊等)——世大夫第(四十八天井)——千年古樟园——长春井——一甲茶园——横街更楼——“必友家屋”古民居——六甲香火堂——前街古商道老字号传承区(豆干店、金银店、中药店、小吃店、饭庄、茶食铺等)——十甲香火堂——荷花塘——古村南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