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罗荪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孔罗荪(1912—1996)文学评论家、杂文家。原名繁衍,笔名罗荪。上海人。1928年赴哈尔滨,次年任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蓓蕾》主编,并发表文学创作。1935年到武汉,任汉口《大光报》副刊《紫线》主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与冯乃超、蒋锡金创办《战斗》旬刊。1938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并任《抗战文艺》编委。武汉失陷后到重庆,1940年主编《文学月报》,并编辑《文学集丛》,发表《抗战文艺运动鸟瞰》。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著有评论集《文艺漫笔》《保卫社会主义文艺》《文学散论》等,杂文集《野火集》《小雨点》《喜剧世界》《决裂集》,另有小说、散文多种。有《孔罗荪文学评论选》。
人物生平
孔罗荪,原名孔繁衍,笔名罗荪、鲁孙、荪等。原籍上海,生于山东济南。早在北京读中学时,和同学办过油印文艺刊物《同窗》。1928年在哈尔滨考进邮政局工作,并开始写诗、散文和小说,向报刊投稿,后组织蓓蕾社,为《国际协报》编《蓓蕾》周刊。此后在哈尔滨、长春、上海、汉口、重庆、南京等地长期从事邮务工作,业余从事编辑和写作。1932年9月回上海。1935年初到汉口主编《大光报》文学副刊《紫线》。1937年9月18日同冯乃超、蒋锡金等创办《战斗》旬刊,任主编。1938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选为理事,任《抗战文艺》编委。同年秋到重庆。1940年同戈宝权主编《文学月报》。皖南事变后,代编《文艺阵地》三期,并为文林出版社主编《文学集丛》。抗战胜利后到南京。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解放后,历任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后到上海,任上海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文学研究所副所长。1975年末调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77年秋,参加上海市文联的恢复工作及《上海文艺》编辑工作。1978年调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筹备小组,任《文艺报》主编。曾出席历次全国文代会,先后当选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委员、中国作协二、三、四届理事,三届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笔会中心理事,全国文联四届委员。
参考资料
上海人民政协志.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9 21: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