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钢,曾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男,1954年3月生,曾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人物经历
1981年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文艺学博士学位,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1995年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中文系教授。
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文化与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
曾多次出国(境)进行学术访问,1988年10月--1989年3月任香港中文大学比较文学中心客座研究员,1992年10月--1993年3月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9月--1996年7月任香港大学兼职研究员,1996年任澳大利亚麦克理大学现代语言学院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比较诗学、后殖民理论等。承担的课程有文学理论等。
主要成就
曾担任多项科研课题,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1992-199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后殖民主义文化诗学》(1998年-2001年);北京市跨世纪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项目:《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起源》(1996-1999);香港市政府研究资助委员会项目《意识形态与文化政策》(1995-1998,合作承担)。
主讲课程
文学理论等。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学术专著
1.《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历史汇流中的抉择--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家与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3.《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起源》,韩文,柳凤久译,韩国世宗出版社。
5.《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与李达三合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6.《后殖民主义文化诗学》与刘象愚合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文化研究读本》与刘象愚合作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批评的诸种概念》(译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该书曾获第一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
学术论文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考察(日文)
《野草》(日本中国文艺研究会主办)
第63卷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文本的历史考察(上)
《野草》
第64卷
关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文本的历史考察(下)
《野草》
第65卷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背景的考察(上)
《野草》
第66卷
关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历史背景的考察(下)
《野草》
第67卷
关于殖民话语与后殖民理论的若干问题
文艺研究
1997年第3期
海外中英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