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静予
北京电影制片厂原总工程师
罗静予 (1911-1970.1.26),四川成都人,电影技术家,历任文化部电影局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制片处处长、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经理、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等职。罗静予为提高中国电影技术水平、发展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罗静予,成都人,1911年生于一基督教徒的家庭。由于家贫,罗静予早年辍学。1925年,他由张子玉介绍,加入了在成都的CY(早期共青团)组织,先后在川军第二十八军和二十四军中当过兵,也曾在重庆《新社会日报》、成都《锦江日报》、《成都新闻》当过校对和助理编辑,暗中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进步活动。他还在李铁夫办的永宁书店当店员,该书店暗地传送进步书刊和中共上海地下党的报纸。永宁书店被迫停办后,他前往上海,就读于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和南洋无线电传讯所。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罗静予参加了《第五军淞沪抗日画史》的编辑工作。1933年,他进人中华职业学校英文补习班,打下了电讯工程知识和英文方面的基础。1935年,他受郑用之邀请,到上海制成了配音机,并首次应用于《孙中山逝世记》电影配音。
1937年,罗静予参加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筹建工作被任命为技术副厂长。他参与了一系列抗战新闻片的制作,反映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在中国的侵略罪行,报导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等内容的5集纪录片《抗战特辑》就是由罗静予编辑的。此外,他还编辑了《电影新闻》共7集,内容也是以反映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此外,他还根据新闻素材编辑了《抗战号外》、《武汉大会战》,纪录南京失陷前后的《南京专号》,纪念爱国军人郝梦麟的纪录片《郝军长荣哀录》等。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在晋北发动了痛歼日寇的平型关战役,罗静予参与了拍摄这次战役的纪录片的工作。影片中有八路军整装待发、挺进平型关、朱德总司令和一一五师领导人的镜头,以及被俘的日军俘虏、缴获的战利品的镜头。这部影片在国内外放映引起极大轰动,收到良好的宣传抗战的效果,也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罗静予编辑的影片《抗战特辑》还在新加坡、越南、缅甸、菲律宾、苏联、美国等国上映。
1938年底,武汉失守后,中国电影制片厂内迁重庆。由罗静予负责,在香港筹建了大地影业公司,并担任经理和制片人。“大地”公司很快就拍出了抗战故事片《孤岛天堂》,罗静予亲自装配“静音机”录音,该片上映后轰动一时。夏衍编剧、司徒慧敏导演的《白云故乡》也是“大地”公司出品的。1939年底“大地”公司被国民党当局下令停办。
1941年底,罗静予应美国电影工程学会邀请赴美国出席该学会年会并进行交流访问。临行前,周恩来给他的亲笔信中说:“……唯祝早达太平洋彼岸,宣扬国光,艺术猛进……”他还带去了中国文艺界赠送给卓别林、华人摄影家黄宗霑的礼品。他在美国滞留了4年,在美国电影工程师年会上,他作了《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电影》的学术报吿,考察美国电影行业,学习化工专业,为国内采购电影器材。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静予回到祖国,担任了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由于他反对内战,抵制拍摄反动影片,以人力和物力支持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帮助延安派来的干部,1946年10月,他被当局逮捕,送入南京国防部军法处监禁。周恩来立即写信给郭沫若设法多渠道营救,在党内外知名人士呼吁拜走下,国民党当局于1947年3月释放了罗静予。1948年5月,他辞去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职务,赴西欧考察电影业。
1949年1月,北平解放,罗静予抱着献身新中国电影业的愿望,取道香港回国。他相继担任中央电影局制片处长兼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经理、北京电影制片厂总工程师等职。他参与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洗印厂的筹建,南京电影机械厂的改建,以及保定胶片厂和哈尔滨照相器材厂的创建工作。他还翻译了不少的外国电影技术资料。为提高中国电影技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文化大革命”中,罗静予遭到残酷无情的打击,于1970年1月26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4月,文化部党组予以平反昭雪。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15:5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