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的喷泉
交响诗
《罗马的喷泉》创作于1924年,是作者描绘罗马景色的三首著名交响诗之一(另外两首是《罗马的松树》和《罗马的节日》),这些交响诗不像一般的交响诗那样采用单乐章形式,而是分为四个“乐章”,但又连在一起演奏。正是这部作品奠定了雷斯庇基的声誉。在这首交响诗的总谱上有一段描写性文字“黎明时分朱丽亚峡谷街的喷泉;早晨的特里顿喷泉;中午的特莱维喷泉;黄昏时的梅迪契别墅的喷泉。”这就是雷斯庇基在不同的时间,以四个不同的喷泉及其周围的景色为对象所描绘的四幅带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大自然画面。此情此景,不禁使人联想到法国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在不同时辰的不同光线下描绘出的一个个干草垛。
四个乐章
第一黎明时分朱丽亚峡谷街的喷泉
如作曲家所说明的那样,这一“乐章”描绘的是畜群“在黎明时分罗马潮湿的朝雾中经过并消失”的景象。罗马朱丽亚峡谷街的喷泉是很有名的,雷斯庇基从这个喷泉获得灵感,描画出一幅具有田园风味的风景画(片段1)。
第二早晨的特里顿喷泉
这里笼罩着极其欢腾明快的气氛:在喧闹声中,半人半鱼的海神特里顿和水中仙女娜雅德相互追逐,打闹嬉戏,他们跳着狂乱的舞蹈,然后又踏着疯狂的舞步消失在喷泉的雨雾中(片段2)。
第三中午的特莱维喷泉
这一乐章的主题思想是端庄肃穆的。特莱维喷泉在罗马市内算得上是最壮丽的一座雕像,它由一队海神的群像组成,气势颇为壮观(片段3)。
第四黄昏时梅迪契别墅的喷泉
这一乐章的音乐带有特别温和而感伤的情调。乐章开始时的背景音乐是泉水叮咚的绝妙写照,在这种富有诗意的氛围之中,升起了一支忧伤的旋律,这就是代表落日时思乡情感的主题(片段4)。
作者简介
奥托里诺·雷斯皮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1891年至1901年在波洛尼亚当地的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和作曲。这段时期末,他前往俄国圣彼得堡,师从配器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并深受其影响。二十世纪头十年中,他在波洛尼亚十分活跃,弹钢琴、拉弦乐、指挥、教学,但对于自己具有作曲家的独特才华有些后知后觉。1910年他为雪莱诗作“Aretusa”配曲,开始展露出一定个性,1913-14年那部巨大笨拙的《戏剧交响诗》中仍明显可见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子。
1913年,雷斯皮基定居罗马,在罗马音乐学院担任作曲教授。他根据一天中不同时间罗马风景所作的交响音画——《罗马的喷泉》(1914-16)获得成功,雷斯皮基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他才华的完美方式。没有做作的情感流露,没有学究的玩弄深沉,他的音乐非常成功地表现出华丽多彩的风景。
伟大的指挥家,诸如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把《罗马的喷泉》和续篇《罗马的松树》列入保留曲目,确立了雷斯皮基的国际声誉。在《罗马的松树》中,他在开场“波尔盖赛别墅的松树”里模仿童谣,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雅尼库勒姆的松树”的夜间场景中甚至还使用了留声机录下夜莺的歌声。要是晚生一代,雷斯皮基很有可能会在电影音乐中取得显赫的成就。
但是,他后来试图重复早年作曲公式就不怎么受欢迎。比如,在《罗马的节日》中,早期作品中的天真朴素转变为了狂躁轻浮。但是他对于意大利早期音乐近二十年的探索却硕果累累。在芭蕾作品《幻想玩具店》1919年的制作中,他以完美的才智和灵气,把罗西尼的钢琴曲改编成管弦乐。1927年,他为小型管弦乐队创作了组曲《鸟》,精巧而又深情地改编了拉莫和帕斯奎尼等十七、十八世纪作曲家的拨弦古钢琴小品。
雷斯皮基对古典时期之前的音乐语汇兴趣盎然,引领他创造出一系列更简朴抽象的器乐作品,如1921年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格里高利协奏曲》以及1924年的《多利安四重奏》。这些“复古”兴趣所激发的最有吸引力、最惹人喜爱的成果便是轻快的圣诞大合唱《基督耶稣颂歌》,作品明显受到蒙特威尔弟作品的启发。
雷斯皮基晚年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歌剧上,尽管它们没有一个被列入常规曲目,迷人的儿童歌剧《森林中的睡美人》还是值得重温。他对管弦乐风格及音色卓越而又诱人的把握让音乐中的美景呼之欲出,也使得其声誉达到了更广的范围,尤其是在罗马,他备受推崇。他于1936年在当地逝世。
评价
雷斯庇基《罗马的喷泉》是洋溢着诗意的抒情性优秀范作。 在作品的管弦乐色彩、和声的特殊组合、 暗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均可看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影响;而作为一个描写自然界的诗人,他的这种构思又接近于印象主义音乐,只是抒情时的感伤色彩很浓,因此尚难以归入纯粹的印象主义作品之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20:33
目录
概述
四个乐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