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岃力田草庐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羊岃力田草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下白湖村羊岃小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羊岃丘氏家族的蒙学私塾,与羊岃力田草庐相隔约50米。
历史沿革
早在两百多年前,在羊岃村就已经开设了丘氏家族蒙学私塾——力田草庐,足见羊岃村教育之风盛行。力田草庐的第一重门联“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便是其名字的由来。丘氏很早开始自主办学,古时候族人在春节会相聚在力田草庐谈论经史子集、教导年轻的,羊岃村村民们一直很重视对后辈的教育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力田草庐已经成为羊岃村的文化象征,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2020年11月27日,梅州杰出乡贤、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院士回到家乡蕉岭县文福镇羊岃村,参加福寿堂、力田草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授牌和镇英园揭牌仪式。此外,现场还对福寿堂、力田草庐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授牌。
建筑结构
羊岃力田草庐坐西北向东南。由门楼、围墙、内天井、排屋、枕屋等组成,为两排屋一枕屋一通廊自由式布局,总面阔16.8米,总进深17.9米,共计房屋7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羊岃力田草庐分上、下两排屋,排屋中间筑一门楼及矮围墙相隔,枕屋与排屋相连通。下排屋门楼俗称第一重门楼,悬山顶、灰瓦面、麻石条门槛门框,上方题“力田草庐”,两侧楹联“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修缮复原时由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著名书法家武元子题写。下排屋2间,为生活用房。
室内布局
力田草庐的教室,面积约50平方米,分上下两堂,中间为走廊,可容纳10多个蒙童上课。上堂有孔子像,正中悬挂横联:诗礼传家,左右挂有上下联:诗以言志,礼因体仁。据了解,当年力田草庐主要聘请本村或者外村的读书人和秀才为私塾先生,入学者多为四至八岁儿童。教学以启蒙识字、伦理教育为主,内容主要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
“力尽衣食足,田丰家国安”,诠释了丘家人昼则力田,夜不废读的耕读传统以及家国情怀,也见证了客家人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从第一重门进入第二重,须走“之”字路,表达“曲径通幽之妙境,寓求学路之曲折”。第二重门的门联则为“渔樵隐德,耕读藏贤。”大概的意思是在羊岃村,除了丘成桐、丘成栋等外出杰出宗亲外,留在家乡的虽然是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传承了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仍然培养出不少德才兼备的人。
在力田草庐内专门设展示间,展示了丘成桐院士艰苦的求学和科研岁月,字里行间流淌的家国情怀激励着前来参观的群众。私塾里,还布置了丘成桐个人成就展览馆,展出他个人的一些老照片以及曾获得的7项重要大奖的奖杯、奖牌的1∶1复制品,包括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奖牌。
保护措施
2020年3月13日,羊岃力田草庐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在丘成桐院士的关心支持下,蕉岭县对福寿堂和力田草庐进行了重修,重修后的福寿堂和力田草庐成为展示客家文化、展示院士风采、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7 15: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