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扇鼓舞
民间祭祀活动
羊皮扇鼓舞,早先是一种以跳神、接神、驱鬼为主的民间祭祀活动。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羊皮扇鼓舞颇具氐羌民族遗风。
历史沿革
根据考证,当地称为“师公之舞”的羊皮扇鼓舞与原始社会的巫术表演活动密切相关。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羊皮扇鼓舞从原始的祭祀、跳神活动中脱胎出来,演化成为原生态的民族舞蹈。每逢欢庆丰收之时,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表演。表演者身穿青衣红裤、腰扎红带,或奔或跳,若癫若狂,间或口中念念有词;或说或唱,若吼若啸,愈跳愈狂,愈打愈烈,可谓人助鼓力,鼓显人威,给人以力量和振奋感。
活动时间
羊皮扇鼓舞的活动时间大都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日。俗话说:“十月的师公比驴忙。”因为这个时候,农民已将庄稼收到了家中,正是农闲时节。每个村都有各自的节日庙会,乡民们趁此日子,请师公跳神庆丰收,再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师公被从这个村请到那个村,显得很繁忙。甚至有些家庭也请师公在他家里跳神,给老爷的神灵还愿。在很早以前,乡民们并没有认为这是舞蹈,他们用自己的方言称“扇鼓舞”是“耍一段”或“耍一套”。在1957年甘肃省民间舞蹈调演后,才被正式称之为“扇鼓舞”。
表演特色
羊皮扇鼓舞是一种男性舞蹈,因此,舞蹈的动作都很有力度,很粗犷,但有的动作又很文雅,因此它有“文舞”和“武舞”之分。从整体动作来看,它的每个动作都有规范,技巧性也较强,如动作名称“缠头过脑”、“鹦哥松毛”、“摔胯”、“耸肩打鼓”、“弹脚”、“锦鸡蹿牡丹”、“打尖脚”、“反耍鼓花”、“摆坛”等,而它的“拜四门”和“缠头过脑”、“反耍鼓花”则继承了传统的表演仪式,也是整个“羊皮扇鼓舞”的纽带,使“扇鼓舞”具有更完善的舞蹈性。羊皮扇鼓舞具有民间舞蹈的特殊风韵,它粗犷的舞姿表现了陇南山区人民豪迈的性格和气质。近年来,随着西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这一民间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1 23: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活动时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