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年
羌族传统节日
羌年,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羌年的来历已不可考,相传于先秦时即已形成。
羌族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他们世居高山沟谷,相对独立封闭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羌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羌年的日期,是农历十月初一,由古羌人太阳十月历和羌族“释比”的铁板算(即古夏历算法)共同推演而来,并以这一天作为羌族的节日。
由于历史原因,庆羌年活动曾一度中断。
1980年代中期,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羌历年逐渐被重新提及。
1986年,在北京的部分羌族同胞倡议恢复“羌年”,得到国家民委的支持。十月初一,“首届在京羌族同胞‘羌历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
1987年,北京、成都等地羌族同胞自发开展“日麦节”(羌历年)活动。。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文化大革命”后首次庆“羌年”大会。自此,各羌族聚居区就统一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年”,并开展庆祝活动。
1988年开始,阿坝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商议,4县轮流主持,开展联合庆羌年活动。4县联合举办了为期四年的“日麦节”活动。从这一年起,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年节日。
主要活动
羌年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还愿敬神”和“吃筵席”两个阶段,十月初一之前,整个羌寨就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外的羌族人纷纷赶回家。
活动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祝祭降福、禳灾庆吉。祭天神、祭牛神有一天集体祭礼,同时各户还要各自祭祀礼拜,还要饮酒、轮流宴客(以寨为单位),跳沙朗舞,举行各种欢庆活动。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还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羌民尊重耕牛,称牛为衣食父母,从前羌寨群众不吃耕牛的肉。农历十月初一,传说是牛神的生日。到牛王庙杀鸡还愿。同时,关牛在家,喂面馍和麦草,表示慰问。有的做日、月形的面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敞放牛群,任其悠闲自在。
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羌年是羌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它集信仰、历史、歌舞、饮食于一体,从节庆活动中体现出羌人崇拜自然和先祖的民族个性,具有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传承人物
肖永庆 ,1937年出生,男,羌族人,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茂县申报。项目名称:羌年。
杨华武,羌族人,1963年出生于北川青片乡。2008年创办北川民族艺术团,带领团队先后赴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组织的“万人萨朗”通过吉尼斯纪录认证。
保护措施
2008年6月7日,茂县文化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
2009年,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2年2月,羌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2022年11月3日,羌年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羌年”项目保护单位茂县文化馆、汶川县文化馆、理县文化馆、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2024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羌年”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1986年,由在京羌族同胞发起“日麦节(羌历年)活动。
1987年北京、成都等地羌族同胞自发开展“日麦节(羌历年)活动。
1987年农历十月初一,四川省民委在成都举行了庆祝羌年大会。
1988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4年的“日麦节”(羌历年)活动, 同年,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
2017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一),茂县、北川、汶川、理县,4县羌族同胞大聚会,举办了盛况空前的庆羌年活动。
2019年北川羌历新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举办了2019年“第一届羌博会”品牌特色产品、羌族名小吃展示展销活动暨羌族美食评选活动。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一起庆羌历新年,过有“羌调”的生活。
此外,羌历新年前后还举行“禹风羌韵”摄影书法美术交流、“羌城之夜”沙朗篝火晚会及民俗文化展演、羌年文创产品展览等等系列活动。
文化影响
羌年反映了羌族的社会状况,体现了羌族自然崇拜、先祖崇拜的宗教情怀和“天人和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羌年对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恢复文化生态等均有促进。
文化轶事
羌年”有悠久的历史渊源。羌族原始宗教的上坛经典《木姐珠》上说,天神木比塔的幺女儿木姐珠,执意下凡与羌族青年斗安珠结婚。临行时,父母给了树种、粮食和牲畜 作陪嫁。木姐珠来到凡间以后,很快繁衍了人类,所种的树木骤然成林,粮食丰收,牲畜成群。木姐珠不忘父母的恩泽,便在秋收以后把丰收的粮食和肥壮的牲畜摆在原野上,向 上天祝寿。从此以后,“羌年”就成为羌民喜庆丰收、感谢上天的日子。
过去,每当“羌年”来临,各寨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届时,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祭品、咂酒和食品,聚集在设在野外的庆祝场地。庆祝活动大体由祭祀和娱乐两部分组成,由寨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先宰杀山羊或牦牛祭祀天神,焚烧用纸做成的猛兽模型,以此感谢上天,驱除邪恶,接着男女老少在草坪上围成一个个圆圈 ,载歌载舞,俗称跳喜庆萨郎,继而开饮咂酒,互赠美食,共祝新年,一直狂欢到深夜,才尽兴而归。
参考资料
羌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羌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羌年.绵阳日报数字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5:29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