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水磨漆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水磨漆艺,中国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传统技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水磨漆”,故名思义-----就是用水磨制作而成的一种漆器工艺,它具有其他漆器工艺所没有的特点,而北川水磨漆更加独具特色,用它涂装的各种精湛的工艺美术品畅销国内外,为世人所欣赏,古今中外享有盛誉。羌族水磨漆艺继承和发扬了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水磨漆制作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其工艺涂层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装饰性强,且操作程序工序多,周期长。
历史渊源
羌漆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夏商时期。《史记》记载:“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而北川是大禹故里,据此可知,古羌水磨漆工艺在北川民间流传了5000年历史。作为大禹和羌族的后代,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漆艺精髓,探索漆器传统文化的精神、坚守传统漆器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保持羌族传统文化及传统工艺技术的延伸和创新。
基本内容
羌族水磨漆艺继承和发扬了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水磨漆制作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其工艺涂层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装饰性强,且操作程序工序多,周期长。每道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所制作的水磨漆产品经过盖面漆画(在湿漆未干期间完成作画,时间必须在30分钟以内完成,以达到漆干画干融为一体)、干燥、砂磨、抛光等几十道工序,漆画油光可鉴,所绘山水具有中国画写意风格,人物、花鸟形象生动。整体的装饰情味和细部的精妙处理,使得水磨漆漆画艺术具有了一种奇特效果,耐人寻味,意趣无穷。其产品表面光亮如镜,细如绸、画如生、耐高温、耐腐蚀、耐酸碱、耐磨损、耐浸泡等多种特点。经过北川水磨漆艺人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制作出不少质量上乘的水磨漆家具及工艺作品,雄踞于现代漆器工艺之中,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成为人们喜爱之佳品。
基本特征
羌族水磨漆有3大显著特征。
其一,均以木料为胎。选料也有考究。首先,讲究木材砍伐的时间。选择的时间大约是冬季;其次,砍伐的材料要经过热处理,即水煮或长时间埋在地下发酵;在树种的选择上讲究质地细密,如野杜鹃树、黄杨树、白杨树、核桃树等。这样的木料做成的胎才能在上漆后更加凸显水磨漆的非同寻常。
其二,就是繁杂的抛光打磨工序。水磨,顾名思义就是用水打磨,也可指放在水里打磨。朱红志告诉蜀叔,以独特打磨方式命名的羌族水磨漆艺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最简单的也有几十道工序,复杂点的工序至少要上百道。仅抛光打磨一项就有近10道工序。
打整好白坯后,第一次上漆称为“上厚灰”,即用生漆、石膏、瓦粉、瓷粉等混合调成泥状,在胚胎上厚厚打上一层底。晾干后,将胚胎放入水中,用红砂石、砂纸等磨粗灰,进行第一次水磨;之后再一次漆后,又要用麻柳树制成的木炭,细细打磨;等所有工序完成后,还要多次用草灰、人头发、手掌打磨抛光。蜀叔第一次知道,掉了的头发还可以被再次利用到水磨漆艺上。
其三,当属盖面漆画。一对刚刚上好面漆,约60公分高的花瓶。朱红志挽起衣袖,拿出红、绿等色彩简单的矿物质颜料,提起山羊毛画笔,趁着漆面未干,做起了画。不到半个小时,花瓶上就出现了一副写意山水画。亭台楼榭、高山流水、花鸟穿梭,画面意趣无穷,耐人寻味。
制作工序
工序经过盖面漆画、干燥、砂磨、抛光等几十道工序。
传承保护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09:49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