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车
运送美国中小学生的特殊车种
美国校车(“School Bus”)是一种运送美国中小学生的特殊车种。校车通体黄色、外形厚重,指示灯明显并有黄色的闪光灯和红色的停车(Stop)标志。
营运
营运经费:联邦政府支付57%(私立学校小于这个数值),其他由各地纳税人支付。每年联邦政府支付超过6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万分之四。
根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在美国一共有44万辆这种校车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总的来说,在美国每天坐校车去学校的学生占所有中小学生总数的54%,其余的则主要是家长自己接送,但也有极少数是靠步行。
美国校车 从小到大可以分为A、B、C、D四种系列,可以搭载的学生从16人到90人不等。一辆校车可以搭载的人数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一个范围之内。一般汽车制造商按照可以容纳的小学生数量来标注最大乘客数量。通常来说,一个39英寸宽(约一米)的座位可以坐两名高中生或者三名小学生。美国最大的D型校车长13.7米,可以乘坐90名小学生或者60名高中生。平均每辆美国校车可以乘坐54名学生。
安全性
作为公共汽车的一种,“School Bus”安全系数为5(满分)。由于自身结构强固,加之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心的校车司机与负责任的运营公司,使得校车安全系数非常高。校车是全美国最安全的车辆。校车的死亡率是0.2人每一百万英里,而其他汽车的死亡率是1.6人每一百万英里。
校车坚固安全的设计也能在校车发生事故时减小学生的死伤。2006年11月,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民用悍马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空校车。悍马车整个车体右前部粉碎,但校车安然无恙。这也可以从校车死伤统计数字看出来:近年来美国每年因乘坐校车受伤的中小学生人数在8500到12000之间,但其中96%为轻微伤,只有4%(约350到475人)受伤较严重。乘坐美国校车的中小学生,每年死亡人数约为22人,其中只有约6人死于撞车事故。另外16人死于上下校车附近的区域,远远少于1975年的死亡人数(75人)。
与采用其他方式上下学相比,校车安全数十倍。 如前面所说,每年乘坐校车死亡学生约为22人。使用其他交通方式的学生与乘坐校车的人数相当,但每年死亡学生人数约为600人,1989至1996的七年间死亡总人数更高达9500人。
特权
美国校车是除了警车、救护车、消防车以外,街道上少数享有额外特权的车辆之一。
在任何国家,儿童都是社会的未来,祖国的花朵。校车是每天接送儿童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而保证孩子们乘车时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当局和校车制造厂家首要的任务。至少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大多数的州就都有立法,要求其它的车辆在有儿童上下校车时,必须两个方向都停下来等小孩子上下车结束之后才能行驶(甚至美国总统专车也要停车等待)。违反此法规的驾车人常常被处以巨额罚款,甚至判以重刑。这固然体现了社会对儿童要给以额外的保护,还因为儿童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足,需要加以特殊的保护。再说,由于儿童体形小,本来就不容易被驾车人发现,出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
当校车将要减速停车之时,它的黄色闪光灯就会象交通路灯一样闪,提醒过往的车辆要准备减速停车。当校车停下来时,这安装在左前方的红色停车牌就会打开,因而过往的汽车都必须停下来等待。有的校车还在左侧后方安装有第二个红色停车牌,为过往的汽车提供更显著的停车标志。这种校车上的黄色闪光灯和红色停车牌,就等于是公路街道上的红绿色灯,所有的驾车人都必须像遵守其它交通规则一样遵守。
部分校车前部有阻拦杆,在学生上下车时打开,以防学生进入车前部的盲区。
然而,保障儿童在上下校车时安全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套人人皆知而又行之有效的规则。比如,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儿童一定要在校车到来之前赶到固定的等车点排好队,等校车到来停稳之后按顺序上车。若是有小孩子晚了一点,校车的司机看到了可以停下来,打开红色停车牌等待,但不能倒车去迎接,以免撞到孩子。在下车后要赶紧穿过马路到
人行道上,千万不要跟着校车平着走。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有的学校和家长还自动组织起来,在儿童上下车的地方指挥交通。这些人经常手执小旗,臂缚袖章,很像中国街头上的“义务路警”。
发展历史
早期的校车
若是仔细考究起来,校车在美国还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呢。其实,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据说,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cars”或“School 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箱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箱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做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 Bird Body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它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美国校车之父
我们今日所见橙黄色校车的诞生,还要归功于一位叫做FrankCyr的人。在美国教育史上,Frank Cyr被称为“橙黄色校车之父”。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Cyr博士在纽约市召集了一个校车标准研讨会,专门讨论制订有关校车制造和安全方面的标准。这次研讨会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菲洛基金会用5000美元赞助举行的。当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尚不是美国独立的州,因而只有48州。这48个州每个州都派有教育部门和交通部门的代表参加,同时生产校车的厂家也都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一共开了7天,代表们一共制订出45项有关校车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规章。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决定巴士中只有校车才能漆成这种橙黄色的车身,叫做“国家校车橙黄”(NationalSchool BusYellow),并选择黑色来涂写车上的字迹,以增加早晚光暗淡时的可见度。由于有了这些标准和规则,美国的校车才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安全化的道路,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正是由于Cyr博士的这些贡献,他后来被尊称为美国的“校车之父”。
维修方法
常规维修
(1) ECU控制器
ECU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电控系统的“大脑”,由硬件和软件组成,为24V供电,内置大气压力传感器
ECU控制器安装应远离发动机和车辆的高温区,在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严禁碰撞和摔落。
拆卸控制器接插件时,如果发现拔下或插上有困难时,千万不要强制进行,应先检查锁紧装置是否拉到位,是否有异物进人接插件中,否则会损坏控制器或接插件。
警告:ECU控制器安装在驾驶仓内,必须防水、防油、防震
用户在清洗汽车过程中,绝对不允许接插器接口处进水或进油,以免控制器发生故障,甚至出现烧毁故障。
请勿随意拔插ECU控制器接插件。
(2)控制线束
控制线束是连接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以及整车信号、电源的枢纽。
特别注意:一旦发现曲轴转速传感器、凸轮轴转速传感器、加速踏板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或线束损坏,应山玉柴维修人员整体更换,不允许在车辆上简单对接或维修,同时将其送玉柴维修服务中心。
(3)正时信号装配方法
首先确保发动机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时,正时指针对准“0”刻度。按飞轮定位销孔配合曲轴定位销的方式来安装。
安装曲轴转速传感器时,要求传感器端面与飞轮信号孔间的空气间隙为1.0土0.5。
在齿轮系安装时,把齿轮系的正时标记一一对应;安装凸轮轴信号盘时注意信号盘上的刻线标记应对准齿轮室上的凸轮轴信号传感器安装孔中心再上紧信号盘的固定螺栓。要求传感哭端面与正时信号盘间的距离尺为:1.0土0.5
关于变速器
中变速器,是一套用于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
1、变速器内润滑油不足或润滑油变质,造成齿轮半干摩擦而发出声响。
2、轴承磨损松旷造成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大。
3、齿轮磨损严重使齿轮的间隙过大。
4、同步器磨损造成间隙过大而发出不正常的响声。
柴油机不能启动怎么办
先来查查原因:
1.起动转速低:(1)美国校车蓄电池电量不足或接头松弛;(2)起动机炭刷与整梳子接触不良;(3)起动机齿轮不能嵌入飞轮齿圈内。
2.燃油系统不正常:(1)燃油箱种无油或燃油箱阀门未开;(2)幼儿园校车的燃油系统中有空气、油中有水、接头处漏油;(3)油路堵塞;(4)输油泵不供油;(5)喷油器不喷油或喷油很少,压力大低雾化不良,喷油器调压弹簧断,喷孔堵塞;(6)喷油泵出油阀漏油,弹簧断,柱塞偶件磨损。
3.压缩压力不够:(1)气门间隙过大;(2)气门漏气;(3)气缸盖衬垫处漏气;(4)活塞环磨损、结胶,开口位置重叠。
4.其他原因:(1)气温太低,油粘度过大;(2)燃烧室或气缸中有水。
原因查出来了,现在看看排除方法:
1.起动转速低问题:(1)充电,旋紧接头,必要时修复接线柱;(2)修理或更换炭刷;(3)将飞轮盘动一个位置,必要时检查起动机安装情况,消除起动机与齿圈轴线不平行现象。
2.燃油系统问题:(1)添满油,打开阀门;(2)排除空气,另换柴油,拧紧接头;(3)清洗管路,更换柴油滤清器滤芯,清洗输油泵进油管;(4)检查输油泵进油管是否漏气,检修输油泵;(5)拆修喷油器并在喷油器试验器上调整,检查喷油泵起动加浓;(6)研磨:修复或更换零件。
3.压缩压力不够:(1)按规定调整;(2)研磨气门;(3)更换气缸盖衬垫,按规定拧紧气缸盖螺栓;(4)更换、清洗、调整。
4.其他问题:(1)用热水灌入冷却系统,使预热起动。使用规定牌号机油;(2)检查、修复、更换。
校车事件
校车是学校接送学生的专用车辆。在校车用车时,往往是一个司机一辆车,驾驶员在外,接送学生较多,容易疲劳;校方想知道车辆运作状态管理难度大,而且校车事故频频发生。车内人员较多可能遗留,车内安装了报警及摄像头监控制止遗留情况发生。学校采用每个月对校车的用车里程进行公示、蹲点等方法稽查,稽查人员辛苦、费用高、效果受人员责任心影响较大。
校车社会影响较大的主要问题是:
1:校车私用现象频繁,车队管理难度大;
2:校车费用成本越来越高,车辆开支加大;
3:校车严重超载、超负、车辆没定时检查;
4:校车滥用,影响学校形象,给学校带来不良社会影响;
5:校车违章,超速、疲劳驾驶等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采用GPS管理体系,只要一台电脑就能了解本单位几百辆车的运行情况。利用GPS的优化调度功能,可方便地对工作中的应急情况进行快速调度;利用GPS的报警监控及视频监控功能,还可以预防校车私用过程中超速行车、超载、疲劳驾驶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
校车标准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将校车的制造商整合,减少的校车的制造厂商保证了质量,并且产品随之也开始有了创新。并且将校车分类型,共分成A型、B型、C型、D型,下面就是校车分级介绍。
1、A型校车:A型的特点就是在多个款型中最小的,人们通常称他们为“短巴士”。A型巴士多用于学校活动用车,它容量为16-36名乘客,重量超过6吨。看到6吨大家肯定会大吃一惊,这是一台军用装甲车的重量,但这只是A型车的重量。
2、B型校车:B型校车要比A型校车在尺寸上都要大很多,乘客容量为30-36个人,自身重量为4吨重,与A型重量相差2吨多,而B型校车现在已不再使用。
3、C型校车:C型校车为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校车,它的特点为车门安装在后轮,与D型完全不同,可容下36-78名乘客,重量为13吨重,这个重量可以说为军用车级别了,完全秒杀了前两款型车。
4、D型的校车:D型校车可以说是大巴的造型,也是学校使用的最大的校车,在安全与配置方面都非常高,它与C级不同之处就是将车门安装在前轮前方,并且发动机为中置发动机。最大乘客量达90人,最大重量为16吨(一台武装装甲车为10吨重)。而这样既能装人也有分量的车于1991年停止运营。
安全装备
警示灯
大约从1946年开始,交通警示信号灯系统开始安装到弗吉尼亚州的校车上。这时的警示灯是一对类似汽车头灯的设备,分别装在汽车的前端与尾部。后来,警示灯的个数从原来的四个增加到八个:前后四个黄褐色信号灯用于提醒人们校车即将停车,四个红色信号灯表示校车正处于停车状态。
停车信号旋臂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有些州开始要求设置停车信号旋臂,在校车停下时,司机标牌,其宽度至少要达到17.7英寸,同时嵌有白边以及白色大写字母“STOP”字样。该标牌必须是具有反向反射功能或者是具有交替闪烁功能的红色发光体。当然,也可以借助发光二极管,以大写的“STOP”字样闪烁的方式代替上述办法。
此外,法律对这一旋臂的安装位置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它必须装在车体左侧,且与车身成直角。同时,标牌的上边沿应当与司机窗户后的第一位乘客所在的窗户框架的下边沿相互平行,前者水平切线与后者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在6英寸之内;标牌的垂直中心点距车体的距离不能超过9英欢除此之外,法律还规定,应当在校车尾部安装另外一个大小、形状相同的旋臂,但其表面无须印有“STOP”字样。
安全逃生门
美国校车除了上车门之外,在车的尾部,至少留一个车门用于危急情形下乘客的疏散,这个门常被称作“安全门”。当然,车型不同,紧急出口的个数可能存在差异。通常而言,其他的“安全门”会安装在校车顶棚、车窗、车体一侧等位置。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拉动紧急启动门闩,所有的紧急出口都会自动打开。
回射标记
美国的诸多州都要求校车车身以及尾部张贴黄色回射线带,以表明车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在黑夜或恶劣天气,这一特殊材料做成的标记,借助其他车辆的灯光照射就会熠熠闪光,从而引起其他驾驶人员的警觉并为他们正确判断校车的尺寸及位置提供条件。此外, “FMVSS”第217条要求校车的所有紧急出口处都设置回射标记(可以是黄色、白色或红色),从而为救援人员在黑夜中迅速发现待救人员提供极大便利。
横向手臂
由于校车车头巨大,而且较长,会遮挡司机的视线,因此,当行人、学生靠近校车前端的时候,极易发生危险。基于此,有的州的法律要求校车配备横向手臂。该手臂在学生上下车过程中从校车前端保险杠处伸出,这样就可以保证行人、学生与校车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参考资料
美国校车的地位.申通校车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0:14
目录
概述
营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