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西鲱
鲱科动物
美洲西鲱(Alosa sapidissima),体高,上前端具一凹刻,用以容纳下腭尖端。多刺,但肉质鲜美,其卵在美国视为珍品。美洲西鲱(A. sapidissima)以前仅产于大西洋沿岸,后被移入太平洋;为洄游性鱼,以浮游生物为食,秋季进入深海。
形态特征
体侧扁,呈纺锤形。头大,眼较大。下颌边缘呈尖角状,与上颌凹槽嵌合。测线不发达。体背部为有金属光泽的蓝绿色,体侧下半部银白色。鳃后近背部具4~6个黑斑。
分布
自然分布于北美洲大西洋西岸从加拿大魁北克省至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河流和海洋中。2000年代引进到我国长江流域人工养殖,由于养殖鱼类逃逸,天然水体有发现。为外来种
生态特征
广温性洄游鱼类。抗寒能力强,生活在海洋中,繁殖季节洄游至底质为泥沙或砂石的淡水潜水水体产卵。最短2龄性成熟。最大个体体重可达6.8kg,体长达76cm,年龄达11龄。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和小鱼等,生殖洄游期间不摄食。
资源状况
由于对产卵群体的过度捕捞,以及水利工程对产卵场的破坏,导致其在原产地的资源衰退严重,通过近年来的保护措施,资源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由于生长较快,价值较高,目前已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引种驯养。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体型和肉质相似于我国长江中已经消失多年的“长江三鲜”之——鲥鱼,因此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4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
生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