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
牛科羚羊亚科动物的统称
羚羊(学名:Antilopinae)是牛科、羚羊亚科动物的统称。体长110-130厘米。头部较狭而短,长有一对空心而结实的角。四肢短而匀称。羚羊的体型和山羊相仿,但没有胡须;眼睛大且向左右突出。羚羊往往有着厚密的体毛,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会呈现黑褐色,在远处看过去似乎像是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一般雌、雄性羚羊均有空心而结实的角,尾巴长短不一。
动物学史
进化
传统上“小羚羊类”都归入同一个族中,但除了都具有小的个体和隐藏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共同的衍征,并且分子系统发育将“小羚羊类”彻底分解,现生的新小羚族和高角羚族构成羚羊亚科中最早分化出的单系群,分化时间不晚于900万年前。距今900万-1000万年的邓氏临夏羚完美解释了现生新小羚族的产生,它体型介于瞪羚与麝岛羚之间,具有现生岛羚相同的短而剧烈向后倾斜的角心、巨大的听泡、深的眶前窝等特征,并且具有与瞪羚相似的眶上孔及额中缝。
同时,形态测量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证实邓氏临夏羚形态介于岛羚属与瞪羚属之间,而分子+形态的全证据系统发育重建也证实邓氏临夏羚与现生岛羚属组成姐妹群,支持单系的新小羚族,其分化时间在距今1200万年左右。
一些羚羊化石遗骸可以追溯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当时,一些尚未明确确定的灾难性事件消灭了地球上大多数复杂的生命,尽管较小的羚羊物种可能存活下来的数量有限。羚羊在进化过程中失去了“拇指”和“大脚趾”,从基本上过度生长的脚趾甲中发展出分裂的蹄子。
分类与命名
羚羊(antelope)与其说是科学分类,不如说是非正式分类。没有一个科学名称可以涵盖所有这些动物。相反,羚羊这个名字描述了牛科中任何具有相似外观和生理机能的类似鹿的动物。人们普遍认为,羚羊有几个不同的亚科,但这仍然是一个科学争论的问题。由于缺乏精确的科学标准,有许多不同的边缘案例。例如,叉角羚或美洲羚羊实际上根本不是真正的羚羊。长颈鹿与叉角羚的亲缘关系比羚羊更密切。羚羊(antelope)这个名字来源于中世纪拉丁语,但这个词的实际含义尚不清楚。
形态特征
羚羊的体型和山羊相仿,但没有胡须;眼睛大且向左右突出。体长110-130厘米。头部较狭而短,长有一对空心而结实的角。四肢短而匀称。羚羊往往有着厚密的体毛,通常呈灰褐色,但针毛的毛尖会呈现黑褐色,在远处看过去似乎像是麻点,所以也有“麻羊”之称。一般雌、雄性羚羊均有空心而结实的角,尾巴长短不一。大羚羊比其他小羚羊更强壮、更凶猛。从精角上有无双重弯曲很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此外,羚羊身体两侧底部没有黑色和棕色的条纹。中等大小的羚羊体形、颜色和黄鹿一样,它们的角为深黑色,腹部很白,前腿比后腿短。
羚羊的眼睛又黑又大,炯炯有神,同时又充满柔情,东方人由此编了句谚语,将女子美丽的双眸和羚羊的眼睛相比。大部分羚羊的腿比狗子的腿更细、更敏捷,毛一样短,但更柔软,也更有光泽。和野兔一样,羚羊的前腿比后腿短,所以上坡容易下坡难。大部分羚羊背部为黄褐色,腹部为白色,躯干两侧底部一条棕色的条纹将两种颜色分隔开。羚羊尾巴长短不一,但总长着黑色的长毛。长长的耳朵总是竖立着,中间较宽,端部较尖。所有的羚羊都长着偶蹄,形状和绵羊类似。羚羊不论雌雄,都和山羊一样长着角,且不会脱落,只是雌羚羊的椅角比雄羚羊的更细、更短。
栖息环境
羚羊一般生活在草原、山区、灌木地带或沙漠,羚羊的性格很谨慎,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极难接近。从开阔的草原和漫滩,到沼泽、山区牧场,甚至沙漠,其在各种不同的栖居环境中生存了下来。
分布范围
羚羊主要分布于非洲、中东和亚洲地区。特别是大羚羊,在非洲比在东印度更常见。
生活习性
羚羊为草食动物,以草类、灌木浆果、树叶嫩芽为食。白天出来活动、进食。它们的性格非常机敏,在进食时会时不时抬头观察四周情况,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会通知其他正常进食的同类。通常5-10只集群生活,也有数百只一起生活的情况。成群结队生活是羚羊的法宝,它们通过相互帮助和自身的机警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羚羊很爱干净,只在清爽干净的地方睡觉。它们跑起来步伐轻盈,对危险十分警觉机敏。要是来到空旷的地方,它们会长时间打探四周,要是发现一只狗或其他什么敌人,就使尽浑身力气逃跑。虽然羚羊天生胆子不大,却有着某种勇气,因为它们受到袭击时会立刻停下脚步,直面攻击它们的敌人。它们步伐轻盈,可以和狗子相媲美。但与其说狗子在奔跑,不如说它们在跳跃前行,而羚羊则匀速奔跑而非跳跃。
生长繁殖
繁殖时成对生活,怀孕期约5个月,每胎产1-2仔,出生3-4日后即能快跑。在大多数羚羊物种中,没有特定的繁殖季节。交配后4-10个月,雌性羚羊通常会产生一个后代。虽然单胞胎是最常见的,但羚羊经常生出双胞胎。一旦出生,后代通常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中,直到它足够强壮以加入群体。大多数物种的这种保护期持续4-8周,尽管在芦羚中持续四个月。某些物种的幼崽,例如角马,能够在出生后8分钟内奔跑。由于它们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击,在躲藏一段时间后,幼羚羊通常被关在羊群的内部区域,它们的母亲可以在那里监视它们。尽管羚羊因捕食和疾病而死亡率很高,但那些能活到成年的羚羊可以预期活到二十年。
下级分类
参考资料
近种区别
虽然外观相似,但鹿与羚羊属于完全不同的科。羚羊属于牛科,而鹿属于鹿科。这两组之间的主要物理差异是雄鹿有鹿角,它们每年都会脱落并再次长出,而羚羊有永久性的角。
瞪羚实际上是羚羊亚科下的一个亚群,被称为羚羊族。这意味着所有的瞪羚都是羚羊,但不是所有的羚羊都是瞪羚。瞪羚和非瞪羚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大小和角:瞪羚的身高和体重通常比其他羚羊小得多。雄性和雌性瞪羚物种通常都有角,而非瞪羚只有雄性有角。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种羚羊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版);其中詹氏小羚羊、居氏瞪羚、细角瞪羚、苍羚、弯角大羚羊、阿拉伯大羚羊、藏羚列入附录Ⅰ,布氏小羚羊、骝毛小羚羊、奥氏小羚羊、黄背小羚羊、斑背小羚羊、白纹牛羚指名亚种、驴羚、褐麂羚、蓝麂羚、高鼻羚羊列入附录Ⅱ,印度羚、印度瞪羚、小鹿瞪羚列入附录Ⅲ。
6种羚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其中,蒙原羚、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为一级,藏原羚、鹅喉羚为二级。
种群现状
自2015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内物种数量增加了10倍。蒙古和俄罗斯内的高鼻羚羊数量都在增加,但仍然很低。在三个分布国,高鼻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高鼻羚羊的总数从2015年的约83,000头增加到2021年的84.2万头。随着中国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力度的加强,中国藏羚羊数量已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足7万只,增加至约30万只(截至2021年)。藏野驴、野牦牛,包括白唇鹿的数量其实也在这样一个增长量级上。
濒危原因
由于人为的原因,羚羊的数量大幅度降低,通常是因为人们为了食用和获取其皮毛、角料。比如中国珍稀的藏羚羊,其皮毛是非常珍贵且保暖的材料,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偷猎者冒着坐牢的风险前去偷猎。
保护措施
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联邦和乌兹别克斯坦根据《联合国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CMS)商定了联合保护措施,来保护高鼻羚羊。在未来五年内,将为高鼻羚羊的国际保护提供一个框架,以在整个迁徙范围内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该物种。为了保护藏羚羊,中国建立了几个自然保护区。1983 年,阿尔屯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92 年成立长塘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1995 年,青海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成立,随后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
一是努力探索高鼻羚羊种群保护发展模式。积极落实国家林草局、中动协、省市林草局和地方政府在高鼻羚羊繁育保护工作调研活动时提出的指示要求和高鼻羚羊保护发展思路,通过健全开展高鼻羚羊分群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设施和生境营造,提高繁育场区疫病防控能力,增加植被丰富度,降低高鼻羚羊疫病发生风险,使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增加。持之以恒、强力推进高鼻羚羊人工驯养、种源保护扩大等系统工作。
二是通过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普氏野马种源质量。根据普氏野马种群的繁育现状和规律,更新改造普氏野马繁育保护基础设施,加强科学研究和管理,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不断扩大种群数量,为中国普氏野马物种恢复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中心同北京林业大学共同探讨高鼻羚羊人工饲养发展方向,解决濒危动物繁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后来,中心先后实施了《高鼻羚羊种群区域寄生虫病研究》和《高鼻羚羊疫病防治与种群复壮技术研究》等项目,总结经验,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使高鼻羚羊寄生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幼崽的繁育成活率不断提高,为高鼻羚羊种群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主要价值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的基础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的典型代表。藏羚羊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尤为重要。藏羚羊在青藏高原,以及可可西里地区,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物种,作为一个生物链当中的基础物种,它支撑着一个完整的生物链系统。像棕熊、狼、秃鹫、鹰甚至乌鸦、麻雀都是以它为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1 08:16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