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重要的物质基础
群众需要体育事业,国家发展需要体育事业,作为体育事业重要的物质基础,体育场地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2004年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我省标准场地为10165个,非标准场地7551个,共计17716个。
内容简介
与上次普查相比,增长量为3427个场地。山西省11个市的场地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加312.64个;人均体育占地面积1.06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2平方米。
山西省10165个标准场地中,体育系统513个,教育系统6201个,其他系统3441个;非标准场地7551个中,体育系统106个,教育系统5173个,其他系统2272个。
从以上数据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兴办和体育彩票捐赠,体育设施状况得到改善,逐步形成社会化和多元化发展局面,体育场地的数量、质量有很大程度提高。
较大提高
数质量都有较大提高
恩格尔系数看,我国呈逐步下降趋势,人们花在吃穿方面的费用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有了钱要消费,体育锻炼就成为人们选择的内容之一。健身专家提醒人们,通过锻炼和参与休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每到节假日,省城一些健身场所都会出现排队等候健身的火爆情况,这说明健身场所
不够用。从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增加的情况看,首先是学校的体育设施。1996年以后,随着经济发展,我省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特别是大中小学及民办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体育设施也得到快速发展。如新建的平定师范篮球馆、娘子关游泳馆、室外篮球、网球塑胶场地设施及10条全民健身路径和一些非标准体育场地,改建的阳泉市一中300米塑胶田径场等,晋中介休中学、太谷中学平遥中学榆次一中榆次二中、晋中学院的400米塑胶体育场、田径场先后投入使用,这使得我省体育场馆基数一下上升了许多,特别是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修建了许多健身设施。现在遍布全省的199处健身路径,体育部门现有场馆和一些单位也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这些都成为群众健身活动的场所。
体育设施的多元化体现在民间资本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各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地有社会力量投资兴建的体育场地设施,如晋中电力培训中心的附属设施中,建有标准乒乓球房、台球房、室外网球场。寿阳县自筹300万元建成晋丰裕游泳馆。许多宾馆、酒店都建有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等体育活动场所。晋中市民营企业新兴集团兴建的新兴学校,2002年就耗资近两千万元建起全省学校中一流的400米塑胶田径场、体育馆、游泳馆、室外塑胶篮排网球场等体育场馆设施,使晋中市的体育设施迈上了新台阶。
随着招商引资房地产开发,大多生活小区还配套修建了健身路径以及其它运动场地,体育设施成为房地产商吸引住户的一个亮点。为了适应群众体育活动需要,全省各种小型多样的体育设施大幅度增加,多种多样的体育设施使健身运动进入了寻常百姓生活。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体育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也未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体育设施资源有待开发利用,特别是占我省体育设施60%多的教育系统场地未对外开放,为群众所用,如能通过政府部门合理协调开放,将极大缓解群众紧张的健身需求。
体育系统场馆
严重不足
体育系统场地的变化不大,由1995年506个增加到现在629个,增长24.31%;场地数量不足,现有场馆不能满足训练需要。
大同市目前全市设置有16个训练项目,主要集中在市体育运动学校里,自行车项目因没有场地,只好到省里训练,游泳项目临时到大同铁路游泳馆训练。再如晋中市共有11个县(市、区),加上晋中市体育局,共有标准体育场地48个,其中晋中市体育局、灵石县体育运动中心、和顺县体育运动中心没有标准体育场地。和顺县2004年新建成一个有座位的体育馆,体育场正在筹划设计中;灵石县因县城面积狭小,仅有一块空地还不够标准体育场面积,下一步只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榆社县体育场地被非法占用,市体育局协同政府部门进行了多次协商解决,对其将依照法律程序追究责任,以促进体育场的新建。
标准体育场偏少,特别是个别县没有标准体育场,限制了我省开展大型体育活动的规模。2003年我省晋中市在申办全国农民运动会时,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就成为影响我省体育发展的瓶颈。再加上原有体育场地维护不力,现有体育设施质量不高,影响着我省体育的正常发挥。
普查暴露隐忧
体育场地普查暴露隐忧多
省体育局在对全省体育场地进行全面普查后分析认为,近年来体育场地数量、场地规模有明显增加,但场地发展不平衡、场地分布不均、公共体育设施匮乏等问题仍然制约着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这次普查暴露的主要问题有:场地发展不平衡,场地量少质差。场地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城乡体育设施比例悬殊。公共体育设施匮乏,向广大群众开放的健身场所有限。其中,学校和单位内部场地自己使用的多,对外开放的少,教育系统98%不开放,其它系统90%不开放,体育系统虽开放,但场地数量有限。现有的体育场地绝大部分是公益性的,经营性的体育场地只占了总量的5.7%,且经营效果较差,大部分经营性场地都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从本次体育场地普查的结果看,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厂矿企业,学校体育场地新增数量较大,质量较高,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健身活动的需求。2004年是农村体育年,但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场地很少,只有乡镇学校有一些小运动场和非标准活动场地,而学校场地还不能对外开放,真正属于农村群众的场地微乎其微。
多元化体育场地
格局目前,公益性的体育设施大多由财政投资建设,日常用于维修的资金也只有依靠上级拨款,这很难保证设施的良好运转,急需建立多元化利用格局,使场馆的使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体育部门体育设施除了充分发挥后备人才培养、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作用外,要坚持向群众开放,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种功能,使每个场馆满足群众健身、休闲、娱乐需要。为此,体育界人士建议,在扩大现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同时,广泛筹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民间资本注入体育产业是这次普查中发现的一大亮点。近年来,不少企业瞄准体育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投资数目不断加大,比如省城的几家高标准的健身俱乐部,对推动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本次场地减少的情况看,发生被占场地12个,被占场地面积53515.7平方米。除上述被占场地以外,与1995年普查相比较,主要减少的场地是:固定看台灯光篮球场,由1995年的268个减少到201个;篮球场由1995年的10573个减少到5768个;排球场由1995年的623个减少到197个。场地减少直接导致了我省两大球后备队伍的减少。
摸清了我省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将为我省体育场地规划、建设提供可靠依据,也为顺利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深化体育改革提供可靠资料。今后要进一步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实现体育资源整合。在城乡建设中,要把体育设施建设融入进去,进行合理布局,重新规划,以缓解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4 18:4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较大提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