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差异
环境心理学术语
群体差异是同一行为习性在不同群体中存在明显差异。例如,“看人也为人所看”在中青年群体中表现最为典型;老年人更多地主动“看人”、“看街”或看一切可看的事物,并不重视和顾忌“为人所看”。学前儿童往往更主动地“为人所看”,甚至在客人或家长面前主动表现自己(即所谓“发人头疯”)。人们可能普遍认同“抄近路”现象,但实际上这一习性对中青年群体才具有典型意义;老年人往往只走自己走熟了的近路,不熟悉的路再近也不会贸然去走,离家越远或路程越长越不敢去走;学龄儿童是否偏爱“抄近路”,要视情境而定。观察表明,游戏或放学时,儿童多半偏爱迂回的、具有丰富和复杂刺激的行进路线,边走边玩边说边闹边探索甚至边捣乱。
另一方面。不同群体常常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为习性。尚未完成社会化过程的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往往更多地运用敏锐的多种感觉以及生态知觉,表现出好摸好动好探索以及偏爱小空间(即“猫儿洞”习性)等独特习性。老年人为了弥补信息不足,偏爱扎堆、看街和神聊,以充实生活,“在家门口晒太阳、做家务的老年人”和“在公共绿地扎堆、围圈并排排坐的老年人”成为城镇的世俗风景之一。对其他特定群体的行为习性,目前还观察和研究得不多,已经注意到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出行时,具有独特的小团体行为,在占座、挤车、排队和行进方式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1 19:2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