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蛇》是英国作家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4年。
内容简介
《羽蛇》以爱尔兰孀妇凯特·莱斯利弃绝过往、寻求新生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厌恶机械颓废的西方文明世界,而为蕴含着强大生命冲力的印第安文明所折服的故事。在原始古朴却又充满生机的墨西哥,凯特卷入了当地推翻罗马天主教会、恢复羽蛇神古教的漩涡之中。这场羽蛇神教复兴运动旨在驱逐耶稣基督,复活古代阿兹台克人所信奉的羽蛇神魁扎尔科亚特尔,让古老的图腾成为现代人灵魂的归宿,并借此达到驱除天主教在墨西哥的势力,实现对国家的控制的政治目的。凯特先后与羽蛇神教复兴运动的两位领袖卡拉斯和西比阿诺产生情感纠葛,并与后者达成“神配婚姻”,成为玛林奇女神的化身。最终,凯特·莱斯利在宗教意义和世俗意义上都承认了西比阿诺成为自己的丈夫,并放弃了复返欧洲的打算,在白种女人向着原始文明回归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新生。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1924年,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已旅居墨西哥。在此期间,他会晤了人类学家齐利雅·纳托尔,收到齐利雅·纳托尔赠送的《古代与现代世界文化的基本要义》,在该书中谈及了
阿兹台克人所信仰的羽蛇神以及许多有关的神祇与象征。关于印第安羽蛇的书面资料以及作者实际生活中与印第安文化的接触,让他创作了《羽蛇》这篇小说。
人物介绍
凯特·莱斯利
凯特·莱斯利,爱尔兰孀妇,温和文雅,善良纯洁,日尔曼血统的后裔,她对西方文明感到幻灭,来到墨西哥,想寻找一种全新的生活,却被卷入当地的一场复活古代印第安宗教的活动中。她先后与羽蛇神教复兴运动的两位领袖卡拉斯和西比阿诺产生情感纠葛,并与西比阿诺达成“神配婚姻”,成为玛林奇女神的化身。最终,她放弃了复返欧洲的打算,在白种女人向着原始文明回归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新生。
唐·拉蒙·卡拉斯
唐·拉蒙·卡拉斯,出身于西班牙贵族,在美国受到过高等教育。英俊伟岸,坚强有力,意志坚定,聪明过人,具有统帅民众的领袖才能。
西比阿诺
西比阿诺,印第安人,拥有一支军队。最后和凯特·莱斯利达成“神配婚姻”。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羽蛇》表现了作者在自我、他者以及个体间关系等伦理关键问题上的重要思想。小说描写凯特·莱斯在墨西哥以自我转变为主要线索,从一个旅行者、一名阿兹特克宗教政治复兴的见证者,到宗教活动的参与者,直至成为万神庙的女神,其自我定位从原本的固执、僵化、逐渐变得具有包容性,进而充满无限的可能性。作者笔下具有宗教性、神秘色彩的墨西哥的背景为个体与他人联结创造了一个有活力的世界,在此过程中,自我不受任何限制的个体化过程可以得到实现。只有接纳他者的无限性,才能发掘自身的可能性。
在书中,举着太阳旗的老者讲述的神话里,羽蛇在疲惫失望时去休息了几千年,之后又重回墨西哥大地,“羽蛇”在这里既代表重生又蕴含着复归传统的意味。作者表达了只有剥离文明、回归纯正、无暇的本原,国家才能从萎靡不振中解脱出来的愿想。该作品反映了现代人在理想和现实、文明与自然、灵魂与肉体等方面的困惑和挣扎,批判了机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腐朽、堕落和扩张,表现了作者厌恶工业社会,逃避现代文明,崇尚自然,回归原始的美好愿望。
作者运用正面的手法描述排除理性的墨西哥的宗教和民族自救运动,同时更加明确地指出了西方基督教文化在殖民地的失落,象征着白人意志和白人统治的耶稣如何被彻底摧毁。
艺术特色
在《羽蛇》中,作者不是刻意地去展现这里的自然山水、地理环境,而是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贯穿在整部小说中以避免给人突兀之感。小说中描绘的地理环境,给人感觉静谧、柔美、恬淡而又充满暴力、神秘和野蛮。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时也表现出了两面性,这刚好和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是相呼应的。
作品评价
怀化学院教师
李静:“《羽蛇》虽然算不上劳伦斯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但是在他后期作品中是显眼的。整部小说充斥着怪诞、神秘的宗教色彩,它是以现代文明与原始信仰的冲突所引发的政治和宗教纷争为题材,通过对古老宗教的复兴,探索在欧洲文明之外寻求人类获得新生的可能性。”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20世纪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和书信,1885年9月11日出生于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中学毕业后做过职员,当过教师,后进入诺丁汉大学学院接受师范专科训练。1911年发表第一部小说《
白孔雀》,1913年发布小说《儿子和情人》,在一战期间,他创作了《
虹》《恋爱中的女人》。1919年后,由于健康原因,其一直在旅行,并以那些地方为背景,创作了《袋鼠》《羽蛇》等作品。1926年以后,他大部分时间住在意大利,在这里完成了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30年3月,他因肺结核在法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