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清泉路与滨水街交汇,总建筑面积5183平方米,展厅面积3500平方米。是社会科学类历史文物专题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84年6月,翁牛特旗博物馆从文化馆文物组分出,成立翁牛特旗文物管理站。
1996年6月26日,管理站正式改为翁牛特旗博物馆,并正式开馆。
2011年10月,翁牛特旗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工程开工。
2013年11月,翁牛特旗博物馆新馆竣工。
2014年4月16日,翁牛特旗博物馆新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场馆布局
综述
翁牛特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5183平方米,展厅面积3500平方米。该馆分为陈列展厅区、文物库房区、观众服务区、业务办公区等。该馆共有四个文物展厅,一至三楼为基本陈列,四楼为临时展览。
展厅
《见龙在田》:分为“文明之光”、“草原青铜”两个单元,主要展示翁牛特地区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文物,突出翁牛特旗是最早孕育中华文明的地区之一,以及在北方草原文化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契丹遗韵》:分为“契丹族源”、“辽代撷珍”、“契丹习俗”、“永州古城”四个单元,展示大辽王朝的历史及契丹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毡帐乾坤》:分为“大元帝国”、“明清两代”、“民族民俗”三个单元,主要展示翁牛特地区元至清代的文物及近现代民族民俗展,展示元、明、清以来,翁牛特旗地区在中国北方民族发展和
民族融合中,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北方草原的社会进步作出的贡献。
馆藏文物
综述
翁牛特旗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为野外采集、有偿购买、接受各类捐赠等途径获得;藏品类别为各历史时期的实物,以玉器、瓷器、铜器为主;截至2019年末,该馆藏品有645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71件(套)。
重要藏品
新石器时代黄玉龙:1987年,在翁牛特旗征集。黄玉龙高16.7厘米,黄玉,质细腻温润,局部有黄褐色沁斑,半透明。圆雕,龙体蜷曲呈C字形,凸起的阳纹上刻划出龙的丹凤形双眼,以两条短阴刻线表示龙的鼻孔,细阴刻线表示龙的嘴部,颚底为单道勾线构成三角网纹,玉龙光洁温润。
元釉里红卷云纹玉壶春瓶:1978年,翁牛特旗出土。高28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4.3厘米,底径8.9厘米,喇叭形口,细颈,下垂腹,圈足底略外撇,足底露胎,胎骨洁白,表面施蛋青釉。以氧化铜为颜料,在颈部勾勒了三组变形蕉叶纹,叶内又填以如意形云纹,腹部饰折枝花卉,中间隔以弦纹。
辽绿釉双猴鸡冠壶:赤峰市翁牛特旗出土。通高29.8厘米,口径5.5厘米,红褐色陶胎,绿色釉较浓,有银化现象。壶体呈扁体方形,垂腹,直口,上有塔形盖,盖顶饰一宝珠形钮。两方形耳穿孔,耳间呈马鞍形,外侧各堆塑一小猴,双手扶耳作骑跨状。耳下饰一排凸起的鱼形瓒珞纹,腹部刻卷草纹,侧边有凸起的仿皮缝合线纹。
元青花玉壶春瓶:1988年,翁牛特旗出土。高27.9厘米,口径7.9厘米,底径8.2厘米,喇叭形口,细颈,下垂腹,圈足底略外撇。胎质洁白如雪,其上绘一条飞舞的龙,龙首高昂,张口吞吐,龙体盘旋环绕壶身,头尾相接。施青白釉,釉质光泽温润。
青铜料青铜时代遗物:1981年,翁牛特旗出土。通高68厘米,口径42厘米。瓶上体较大,深腹较直,口圆形,平沿内色,立耳,下体矮挡,三足内上端中空,末端呈圆柱状,腹内底部有两个铭纹。
青铜鼎青铜时代遗物:1981年,翁牛特旗出土。通高48.3厘米,口径37.5厘米。铜鼎口微敛,口沿两侧铸有长方形中间镂空的板耳与身连成一体,圆直腹,外腹中部饰三道凸起的弦纹,三足,上宽下窄,呈兽足形。足上下各有二道弦纹,留有范铸合范的痕迹。
藏品保护
翁牛特旗博物馆安防工程针对馆舍的建筑特点,利用入侵报警、电视监控等科技手段,在馆区建立防护体系,提高该馆的安全防范能力。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1日,翁牛特旗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
机构设置
翁牛特旗博物馆是国营事业单位。
翁牛特旗博物馆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
翁牛特旗博物馆共设立了办公室、保卫科、业务部三个部室。
翁牛特旗博物馆共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人,初级以上职称6人,专业技术人员6人。
2000—2006年,平均观众人数8920人。
参观信息
翁牛特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清泉路与滨水街交汇。
乌丹镇人民政府——新华街——清泉路——向阳街——红山路——滨水街——翁牛特旗博物馆。
全年开放,8:30—16:30。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