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龙山摩崖造像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翔龙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翔龙路3号,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
历史沿革
翔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此山由明代进士、盐运史王三锡书刻:“翔龙山”而得名。
2007年4月10日,内江市规建局、市政工程处开始进行造像区保护范围房屋拆迁和环境整治。
2015年,相关部门对翔龙山摩崖造像景点的入口梯步、建筑外墙、木栈道等进行了修复和提升。
遗址特点
翔龙山摩崖造像位于翔龙山长约206米、宽约9米的崖壁上,现存131龛(处),题记石刻24处。为内江城区保存规模较大唐宋石刻造像区。既有唐代阿弥陀佛坐佛,又有千手观音造像,还有佛教故事图。
文物遗存
唐代阿弥陀佛坐佛
唐代造像中有第40龛阿弥陀佛为坐佛龛,高4.5米,宽2.6米,龛深1.8米,佛像高螺髻,着双领下垂袈裟,左手抚膝,右手着印坐于莲台。刀法简练,衣纹线条流畅明快。在造像左侧崖壁刻有:“敬造……佛像一龛,弟子郑仲发愿,合家清健无病灾……造上件功得,并沐以汽。广明元年十月一日”。
千手观音造像
千手观音造像高约8米,造型端庄,气势恢宏,在造像右侧崖壁上刻有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题记。
佛教故事图
佛教故事图:有大小造像150尊,像高5~30厘米不等,凿造人物形态各异。
明代赵贞吉诗碑
翔龙山留存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题刻9幅,集篆、隶、揩、草于一壁,字体多样,风格迥异,其中包括张大千先生早年重书的明代赵贞吉诗碑:一声何处牧歌来,万户千门此处开。识得此中真实义,不知哪地有安排?大明隆庆二年三月吉日赐进士出身南京礼部尚书经筵讲官大洲赵贞吉题。大中华民国十年岁在辛酉十月住持果真重建。诗碑高154厘米,宽82厘米,凿于崖壁之上。书法风格沿于魏体,结构不求严整,而呈参差有数,笔势稳健善变,书体飘逸潇洒,是大千先生民国十年(1921年)从日本回故乡,年仅23岁应资圣寺住持果真之请所书。是中国已发现的张大千先生最早的书法碑刻作品,与晚年作品照应,是研究张大千先生书法演变之珍品。
文物价值
翔龙山摩崖造像对内江地区唐宋佛教造像艺术、书法艺术、地方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翔龙山摩崖造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翔龙山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翔龙路3号。
交通信息
公共交通:乘坐212路公交车到内江市人民政府,在市政府附近上山,即可到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6 15: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文物遗存
参考资料